用心陪伴 教出資優生 阮虔慈

八歲的曹婷涵,小二跳讀小四,成為中部媒體的焦點新聞人物。學校辦公室有接不

完的電話,甚至還有家長登門拜訪呢! 許多人向曹婷涵的媽媽請教教養孩子的方

法,這位媽媽其實也是本校老師,她說:「她從未讓女兒補習,也沒有請家教特別

指導,完全讓女兒自由發展。」她也歸納出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教育方式。 

廣泛文化刺激,輕鬆學習:從幼稚園開始,經常欣賞藝術、音樂表演,如果有兒童

劇團的表演,也全家一起去觀賞,甚至輔導級的巴西森林舞蹈表演也去觀賞,

欣賞美妙的肢體語言。另外,全家人經常到國立美術館、港區藝術館、國立科學博

物館欣賞涉獵美術及科學。 學音樂很快樂,不補習課業:除了從四歲開始學習鋼

琴以外,曹婷涵從不上才藝班,不補習數學、英文、作文等,沒有任何學習壓力,

每天很快樂。爸爸陪同上鋼琴課,也一起練鋼琴。 

超過四年不看電視,經常看電影:雖然爸爸從事新聞工作,但是家裡不裝有線電視

已超過四年。專家研究,幼兒看電視會影響腦部發展。因此,從幼兒開始,全家就

不看電視,親子相處的時間很多,他們都一起看書、講故事。假日經常去看二輪電影

,有名的、好笑的、文藝的電影都看。  

鼓勵孩子大量閱讀:不看電視,時間變多了,就用來看書,時常前往圖書館借書,

孩子愛看書不分種類,只要好書都看;當然,爸媽也以身作則,閱讀屬於自己領域

的書籍,親子一起閱讀分享,感情更濃郁了。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四歲開

始,婷涵就能自己去超商買東西,遇到不會講的物品名稱,就拿紙條去,婷涵媽媽

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的個性,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

我好奇的問婷涵媽媽:「怎麼發現孩子資賦優異?什麼時候發現的?」她愉悅的說

:「婷涵從幼兒開始就比同年齡的小孩早熟,兩三歲上幼幼班時,回家就能詳細

描述在校學習的情形。」 

「幼稚園老師有沒有覺察婷涵與眾不同?」 

「在幼稚園期間,老師就發現婷涵很聰明,雖然在班上年紀最小,卻常常當小老師

,教導其他小朋友。」 婷涵的爸爸也透露:「婷涵從四五歲開始,我們就發現

她善解人意,不容易鬧彆扭,似乎很早熟。」 聽了婷涵爸媽的談話,我想起有

一次觀賞集團結婚,婚禮中有許多五彩繽紛的氣球緩緩升空,像極了孩子的發展

。有些孩子看似毫不費力的飄得好高,大家羨慕他的父母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有的孩子卻時常被樹枝纏住,大家也緊張的看著他的父母拚命的拉扯。你是否

看到優秀孩子的父母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多陪在孩子身邊,陪孩子大量閱讀,珍惜

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資料來源: http://www.mdnkids.com/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50



【學習新樂園】•36種方法教出資優小孩摘自聰明寶寶電子報
文╱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羅文喬 〈內容改編整理自Thomas Armstrong博士所撰寫的”50 Ways to Bring Out Your Child's Best”〉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能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證實,幼兒的智能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能。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為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為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虫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週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了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為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唸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為)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顏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盡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顏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為。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裡,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了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為及想像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為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為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為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啟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裡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

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項目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裡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嚴重。
資料來源: http://blog.xuite.net/awdntmnv/blog/39913502-36%E7%A8%AE%E6%96%B9%E6%B3%95%E6%95%99%E5%87%BA%E8%B3%87%E5%84%AA%E7%94%9F

 

 

 

在美國,很多老師認為只要精心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找出其獨特的天賦,與大陸盛行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北京當局最希望的就是培養出能鞏固其江山的革命後代,至於天才培養的重要性就放在培養「順服之才」的後面了。

美國的天才教育
由於天才這把雙面劍的正負兩面作用,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天才兒童的全面培養,以加州為例,在2003至04學年,加州12年級學校(相當於大陸的小學和中學)總共有630多萬學生,其中有47萬多人被鑑定為各類天才兒童。在德州,全州公立學校從幼稚園至12年級總計註冊學生400多萬人,其中天才班學生超過33萬,約占公立學校學生總數的8.2%。
在天才班裏,其課程不能超出常規學時,學生可「跳」到任何他們適合的年級學習,學校除用天才教育經費讓天才學生去外地旅行學習外,還有意培養天才學生的「社會和情感需求」,讓學生領略教學內容之外的知識天地。
比如由加州大學系統提供的「COSMOS」科學和數學教育班,就是在暑期中為期4周的一種課程,在這裏天才學生可以初步學習光學、自動化工程等中學階段都不設立的課程。又比如加州教育促進研究所提供的「學徒計劃」,是讓學生在暑期集中用2周時間,與機器人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科學和新聞學等領域的專家一起工作,此後他們還可以經常接受這些專家的指導;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為3歲到13歲兒童提供的「自然探險計劃」,是讓學生們用一周時間探索自然界的不同地貌、生物和人類社會的不同文化。
教育學家們評價說,加州的「天才教育」方案重在發掘天才學生的多種潛力,在區別教育不同學生方面「邁出了大膽的一步」。

中國神童被埋沒了
對比美國1/4的孩子是天才,其實不是美國天才比中國多,而是美國人善於挖掘其人力資源,真正做到中國古人所說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大陸網站廣泛流傳的「中國差生」變「美國天才」的故事。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學的「標準笨蛋」,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無奈之下赴美求學;8年後他成了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美國老師評價為「是個天才」。
如今王楠子是費城藝術學院的大四學生,是該校動畫專業最出色的學生。透過動畫領域的開拓,他甚至已在美國貸款買了一幢三層小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促使他的父親向中國的教育現狀發難。
一位大陸記者也曾講述了他所經歷的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當他把10歲的孩子送到美國上小學時,他發現老師佈置的英文作業是寫論文:〈我怎麼看人類文化〉;歷史課老師還讓孩子扮演總統顧問,給國家決策出謀略;在中學的物理課上,作業是一個市政研究專案——城市照明系統的佈局;而道德教育上,卻是從一點一滴的愛護小動物開始,直到愛人類愛整個社會的博愛精神。
與美國天才教育相對應的是美國對有智力障礙孩子的特殊教育,美國的智障教育和天才教育同樣的發達,很多老師堅信:「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

只要精心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找出其獨特的天賦,從這個角度上說,每個人都是天才,天生我材都有用。
許多人反感大陸盛行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希望學習西方的「啟發式教育」。其實「啟發式教學法」並不像有些人所認為的是蘇格拉底首創的,它最早是由孔子提出來的。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學生還沒達到「憤」的狀態之前,(「憤」即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於解決而又尚未搞懂時的矛盾心理),老師不要給他太多的啟示;當學生沒進入「悱」的狀態之前,(「悱」既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於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老師不用去點撥他。
所謂啟發啟發,何時啟何時發,在中國古代就是有一整套教書育人的好辦法的,只是近代在大陸失傳了。目前北京當局最希望的就是培養出能鞏固其江山的革命後代,至於天才培養的重要性就放在培養「順服之才」的後面了。X

資料來源: http://www.epochweekly.com/b5/009/2704p4.htm

 

 

 

吳淡如:孩子,請你別當資優生2013-05-10

親愛的孩子:

我們該上些什麼課程呢?妳三歲時,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不太相信什麼起跑點一定要跑得比人家快的話。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只是馬拉松,還是障礙賽。太早跑的話,很容易累。

我曾經帶妳試上一些「別的媽媽說孩子一定會變聰明的幼兒課程」,只是希望妳有一些朋友。後來我才知道,交朋友這件事對一個幼兒來說,也是強迫不得的。三歲以前,孩子多半在「我行我素」的階段,就算可以跟朋友玩在一起,也是默默各自為政。一位兒童心理學博士曾笑說,很多媽媽在三歲前擔心孩子孤僻,是多此一憂,人類對朋友有感覺的時間本來就沒那麼早。所謂朋友道義,更是青少年時代的產物。

說實在的,或許現在受教育沒那麼難吧,我看到的不少幼教師資,有的口齒不清,有的寫的字比小學生難看(希望只是特例)──我還遇到一個麻煩,就是很多人都會說,他看我的書長大,所以當我在旁邊陪妳時,老師也很緊張。

我放棄了那些我覺得挺可笑的幼兒腦力開發課程。

***

不久前,有個大陸的孩子在自己的網誌上發表了文章,說他其實想要休學,這輩子只想和心愛的女孩過日子。他說他沒有遠大理想,因為歷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遠大理想的人造成的。他說,每天都在上課,寫作業,排名次,實在沒有意義。

他是個資優生,跳級生,十歲就跳了很多級念中學一年級,什麼比賽都獲獎過,是大家眼中的天才兒童。
真是個早熟的孩子。他說的話也引起很多人的討論。我只想幫他多加幾個字:歷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遠大「政治」理想「卻沒有同情心」的人造成的。我也很同情他。我一向不主張大人鼓勵小孩跳級,以證明自己的孩子比同齡孩子優秀。跳這麼多級,他一定沒有什麼朋友。同學們都比他大,大家在談戀愛的時候,他只能當小信差。大家在青春期,他卻還在兒童期。

很多成長是不能因為成績優秀就跳級的。就算有從小長大的朋友,也一定很難再和早熟的他溝通了。
我好怕一個孩子,永遠表現得很優秀,受人讚美,卻沒有辦法度過一個心情鬱悶陰雨的清晨,或一個在酒精渲染下低潮的午夜。

***

最近,我畢業的高中正在辦「畢業三十年重聚大會」。除了剛考上大學時,我們辦過一次同學會之外,三十年來全班沒有重聚過。我笑說,那是因為班上完全沒有男生的緣故,異性相吸,同性嘛,都各奔前程,不再回首。一出社會,大家都忙,沒有人登高一呼,就沒有碰面的動力。大家都三十年不見了。我找到了以前和我很要好同學們。我有好多感觸。

有些人以前很內向,現在是善於公關的女強人;有些人以前非常優秀傑出,但大學畢業後就心甘情願走入家庭當主婦,她們的孩子比妳大上二十歲;有些人在美國,自嘲要靠台灣的連續劇才能打發好山好水好無聊的日子;有些人因為孩子有一些天生的問題,變成家中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有些人本是運動健將,後來身體卻出現極大的問題;有些人本來看似愛情絕緣體,卻領先大家生了好幾個孩子。有人還沒結婚,有人老早離婚。有人還在找工作,有人快退休了。

我的同學們都是聯考菁英,我很慶幸與她們同窗,她們讓我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次月考,只要稍不準備,我就可以因為幾分之差,從前幾名掉到後幾名,她們讓我明白,努力是可以看得到績效的。

她們大部分的人,都很認真在生活。

我感謝這所學校,雖然當時升學壓力確實不小,但我的同學們影響我,讓我立志變成一個有用的人,對自己有期許。雖然如此,我還是要說,一個人有沒有成就,實在和他念的學校無關。我身邊那些最功成名就的朋友,大部分都不是來自名校,求學過程都很坎坷。或許這些坎坷,養成了他們的韌性,他們知道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別人瞧得起。

我們的教育一直在廣開升學之門,變相鼓吹,學歷愈高愈好。

最近在推十二年國教,我身邊有好多父母,拚了命買明星高中旁邊的房子。他們希望孩子免試念建中、北一女或師大附中,完成他們年少時無法實現的夢。我告訴朋友,你會套牢的。因為如果大家都可以免試念這些明星高中的話,那麼它就不是明星高中了。

我從小幸運的考上明星高中,明星大學,我知道,優秀的是同學們彼此間的互動教育,他們不是因為明星高中的明星老師才變聰明的。和同學間的互相學習,永遠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諄諄教誨影響深遠。如果大家買得起房子就可以念,明星的光環只會毀滅。反而是某些私立高中,可以採取菁英募集政策。

很多人念了博士,你問他專長為何,他還說不出來自己會什麼,更別提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具體貢獻。所以產生了不少拿了博士文憑卻找不到工作,還希望政府補助的博士。嚴長壽先生在某一場演講中說得好,就讓那些沒有用的博士去開計程車吧。他們沒有任何條件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高級。

一直在學校裡當資優生其實是不好的。他們誤以為,只要書讀得好,考試考得好,天下就無難事。一路沒有社會經驗,念到博士,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也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只會做表面文章,不懂實務,他們的理想經不起現實考驗,只變成所謂的「蛋頭學者」。難怪古代就有人諷刺的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啊。書生不是沒用,而是不能不知民間疾苦。

妳要分得清楚,理想與現實。我不希望妳變成資優生,不希望妳念博士。我希望妳有夢想,並且有同情心。跟自己比,不要跟別人比。

孩子沒有必要成為父母拿來自誇的工具。

教得好還是籤抽得好

親愛的孩子:

有些媽媽很相信,如果她們很嚴格,不懈怠,她們的孩子就可以上台大和哈佛。

當她們發現,我沒有那麼急著要提升妳的智力,只想帶妳親近大自然,當一隻小放山雞時,我常被質疑。有些問題很有趣,它們必然來自一個假設「這樣才是對的」的頭腦。比如:「妳那麼忙,應該沒有時間看幼教的書吧?」這個假設是「孩子一定要照幼教專家的書養,才會很聰明。」

哈哈,我看過幾百本幼教的書,但並不是專為妳看的。主持廣播十年來,上過我節目的幼教書作者不知有多少。有的主張當虎媽,有的主張民主自由。如果你想照書養,恐怕會莫衷一是。

話說我媽是個小學老師。她那個年代主張勤管嚴教(說句老實話,實在很像斯巴達教育),主張大人一定是對的,小孩子絕對不可以頂嘴或有個人意見,不然就會換得一頓打。(年紀夠大的人也會記得,那個年代並不主張餵母乳,所以很多母親沒有哺餵過自己的孩子。奶粉廠商洗腦洗得很成功吧。)

勤管嚴教、不准頂嘴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某些在幼年應該很自然流露的親子關係,漸漸的疏遠了。為了避免麻煩,我漸漸學得,回家要報喜不報憂,考不好的考卷要藏起來,說點謊才不會挨揍。弟弟不乖打姐姐出氣的影響,也造成我這個倒楣的姐姐曾將頑皮的弟弟視為眼中釘,而弟弟把跋扈的姐姐視為頭上一片烏雲。

雖然我們現在一家和睦,但我們都必須承認,某些親密關係錯過了時間培養,就很難彌補。在我人生最困難的時期,我從未告知過家人,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很獨立,很堅強,這是正面影響。但那麼多年來,家庭對我來說,始終只是責任所在,未曾讓我想到就覺溫暖開懷。

我記得,在我出社會好幾年後,我媽去參加一個教師講習。回家後她發表感想說:「哇,現在的理論跟以前不同,以前我們學的是棒下出孝子,現在專家卻要我們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奇怪,難道以前學的都是錯的嗎?」

我聽了當下有如五雷轟頂:我吃了這麼些苦頭,原來是專家害的。專家說改就改,這麼輕鬆?誰來賠我們啊?

看過幾百本有關教育的書,我最怕一種父母,自己教了幾個書讀得好的孩子,就堅持:你若照我這麼養,他一定會上哈佛、台大。上了哈佛、台大,個性就一定健全,一生就會快樂嗎?就保證一定有益社會,一定出人頭地嗎?如果一個孩子上了哈佛,卻無法給父母一個發自愛的擁抱,那麼,我們的教養不過是一種摧殘。

這些辛苦作育英才且志得意滿的父母必須捫心自問,孩子優秀,是因為他們教得好,還是基本上他們本來就抽到一支好籤?教養只是一種輔助。書讀得好,跟基因、性向,不能說沒有關聯。

妳是個很棒的孩子,從來不用亂哭亂鬧來威脅大人,連病痛時都未曾耍過脾氣。我深深明白,大部分不是我的功勞,而是我抽到一支好籤,我沒有能力把妳教得這麼好。我最喜歡的,是每一次我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妳衝過來,笑咯咯的給我一個擁抱。

婚禮後的狂想 

親愛的孩子:

我一向不喜歡參加婚禮,因為我是個怕繁文縟節的人。現在的婚禮,新娘和女賓都要濃妝豔抹,新娘當一日公主,而女賓大多得穿得俗麗面對鏡頭。同一桌子的客人大都不認識,菜上得晚也就算了,總為了加點色香味,就拚了命的添油加醋。最可怕的是來賓致詞,有些重要來賓,真搞不清楚是誰結婚,只想來宣傳自己,說的話像切不斷的塑膠麵條。

明星或大人物的婚禮就更累人了,還要走紅毯,面對SNG車,萬一穿得馬虎,還要被品頭論足。

所以為了交情,不得不參加時,我也總在送完紅包後就離開。

所有婚禮中最值得看的「單元」只有一個,就是爸爸帶著女兒走紅毯,把女兒交給女婿的那一小段路。有些父親平素的嚴肅臉龐,如同鋼鐵一般,在這一小段時間,不管再怎麼想要繃住情緒,總會忍不住真情流露。

最近參加了一場感人的婚禮。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嫁女兒,他牽著女兒的手,發了半晌的呆,彷彿遲疑著是不是真要交到女婿的手上。末了輪他致詞時,他什麼也沒有說,只深深的鞠了個躬,彷彿用盡生命中所有的虔誠說:「請好好,好好照顧我的女兒。」

那一刻,全場喧譁的賓客都無聲了。我的眼眶忽然紅了,好久好久才忍住自己想哭的念頭。

人家嫁女兒是喜事,關我什麼事啊?

親愛的孩子,因為有妳的緣故,我更怕參加婚禮了。這是我身為母親之後才有的軟弱。妳才兩歲多,我竟然會想到,有一天,如果我要嫁女兒,天啊,我該怎麼辦?一般婚禮中,養女兒養得最辛苦的母親,反而都是沉默的。她們沉默的送走女兒,不敢在婆家面前展現任何主見,只希望女兒能夠被好好的接納,平順平凡的獲得幸福。老一輩的母親,還會在女兒出嫁前故意板起臉來說:「妳嫁到人家家裡,生是他們家人,死是他們家鬼,一定要聽話,要順著先生,要忍耐,婚姻才能長久。」

啊,還好那個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的水的年代已經過了。現在,女人都可以選總統了。雖然,等到妳嫁人的那一天,我年紀應該很大。人生無常,能不能等到妳當新娘的那天,我不知道。

話說,不久前我到醫院去探望一位長輩。那位姨婆年約七十,她說:「如果哪一天走了,我最大的遺憾是沒看到我孫子娶媳婦。」她甚至還要求孫子趕快娶女朋友,讓她抱曾孫呢。她最大的孫子才念大學。

女人的一生願望,常是願家族生生不息。願望無窮,盼完兒子盼孫子,盼完孫子盼曾孫,盼完曾孫盼玄孫。不過,我是個想法比較奇怪的媽媽,說真的,看女兒當新娘,並不算是我的期望。有,很好;沒有,如果是妳決定的,那也很好。不要因為想要完成任何人的期望而結婚。

我們這一代老早就明白,婚姻從來不是一紙保證書,也不再是一張飯票,更不會是一把徹底安全的保護傘。往好處來看,婚姻破裂也不會再摧毀我們的一切。

雖然我現在提醒妳太早,但如果有一天,妳想結婚,那麼,請千萬找一個妳愛的人,也有意願讓妳活得心情愉快的人。

媽媽可能會想對他說,聽著,我用命換來她,我不是生她來服務你的;她是我生命中的天使,如果你要娶她,一定要好好對她,不准大呼小叫,也不可以阻擋她,要支持她追求她的夢想。如果女兒教得不好,那來找我吧,算我的錯,你無論如何要對她好。

親愛的孩子,妳才兩歲啊。我想太多了,對不對?

書籍資料
書名:樂觀的孩子才好命
作者:吳淡如
發行日期:2013年04月25日
出版社:天下文化

吳淡如 

台大法律系學士、台大中文研究所、台大EMBA雙碩士。現為知名作家及主持人。

吳淡如多才多藝、興趣廣泛,寫作、主持、理財、創業各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成績。跳佛朗明哥舞、學攝影、到全世界各地旅行,多彩多姿的生活也令人艷羨。

近年來歷經結婚、生子的人生重要轉折,在過好一個人的生活之後,更進一步做到了婚姻幸福、人生圓滿。

淡如說:「我不期待孩子完成我任何未完成的夢想,因為我自己會完成它。孩子,就讓她按著上天所給她的樣子成長吧。我觀察,觀望,不會太早下手輔導。」這本書就是她自己當母親所體會的點點滴滴。

另著有《吳淡如超人氣說話術》、《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蹟》、《嫁給誰都幸福》、《不生氣的技術》、《夢想會生利息》等書(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資料來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3617&pnumber=7

 

前往博客來書店

 

 

 

 

米達部落格導覽:歡迎來到米達想想小園地. 點此讓你逛得輕鬆喔. 希望對您有幫助

 

 或許你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股市大觀園: 股票買賣,零股,興櫃股票,融資券問題,所有常見問題點此進入一探究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