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日期 2011年3月11日
時間 持續發生中
地點 日本福島

1975年尚未建成時的福島第一核電廠鳥瞰圖。6號機組正在興建。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日語: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事故/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じこ Fukushima daiichi genshiryoku hatsudensho jiko ?)是肇因於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方外海發生的規模矩震級9.0地震、與緊接引起的海嘯,在福島第一核電廠造成的一系列設備損毀、爐心熔毀、輻射釋放等災害事件,為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子事故。

 

 

 

福島核電廠內共有六個沸水反應爐機組。在大地震發生時,為了準備定期檢查,4、5、6號機正處於停機狀態。[4]當偵測到地震時,1、2、3號機組立刻進入自動停機程序。因此,廠內發電功能停止,由於機組與電力網的連接也遭受到大規模損毀,只能倚賴緊急柴油發電機驅動電子系統與冷卻系統。但是,隨即而來的大海嘯淹沒了緊急發電機室,損毀了緊急柴油發電機,冷卻系統因此停止運作,反應爐開始過熱。地震與海嘯造成的損毀也阻礙了外來的救援。在之後的幾個小時到幾天內,1、2、3號反應爐經歷了爐心熔毀。員工們努力設法使反應爐得以冷卻,但卻又發生了幾起氫氣爆炸事件。政府命令使用海水來冷卻反應爐,這也徹底打消了未來修復反應爐的念頭。

為了避免輻射外釋造成附近居民健康受損,於3月12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發布緊急避難指示,要求福島核電廠周邊10公里內的居民立刻疏散。他表示:「因為核反應爐無法進行冷卻,為預防萬一,希望民眾緊急避難。」輻射半徑1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都被迅速疏散,規模約4萬5000人左右。稍後,又將疏散半徑擴展至20公里。 可是,在核電廠內工作的員工都遭到輻射曝露,當輻射水平過高的時候,還必需暫時撤離工作崗位。經過多日努力,於3月20日,電力網終於恢復供電,使得各個機組能夠陸續重新獲得自動冷卻功能。

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簡稱「原安院」)將本次事故升級至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最高的第七級,是第二個被評為第七級事件的事故。這意味著本次事故為「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及環境後果」的特大事故。由於與民眾聯絡溝通不良,並且未能有效地管理緊急事故,日本政府與東電飽受外國輿論界批評。

日本政府估計釋入大氣層的總共輻射劑量大約是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的十分之一。大量放射性物質也被釋入土地與大海。日本政府在離核電廠30–50 km區域檢測出過高濃度的放射性銫,令人萬分擔憂,政府因此下令禁止買賣在此區域出產的食物。東京政府官員一度建議避免使用自來水調製料理給嬰兒飲食。

這次事故已經嚴重地傷害了幾位核電廠員工,雖然未有任何員工因為直接輻射曝露而不幸死亡,但有6位員工吸收到超過「終身攝入限度」的輻射劑量,約有300位員工也吸收到較大量輻射劑量。在核電廠附近居住的民眾,因累積輻射曝露量而在未來患癌症死亡的人數估計約在100人以下。

2011年12月1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宣布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泄漏已得到有效控制,1、2、3號反應爐冷停機成功,核事故處理第二階段工作結束。但是,妥善清理周邊區域的輻射汙染,並且將整個核電廠除役,第三階段可能還需要幾十年不怠不懈地努力工作才能達成目標。

2013年7月22日,在事故發生之後兩年又幾個月,東電表示,核電廠內的放射性污水正洩漏流入太平洋,當地漁民與核子監督機構的專家早先就懷疑會發生這問題。而東電先前堅決否認這問題的存在。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命令政府介入處理這緊急問題。8月20日,核電廠又發生一起事件,多達300噸的高輻射濃度污水從污水儲存槽外洩。這污水足以對於附近工作員工的健康有害。這次污水外洩事故被評為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的第三級。8月24日,東電表示,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蓄水罐存儲的放射性污水大量泄漏的原因是蓄水罐變形。此前東電曾經用橡膠圈對蓄水罐進行了密封,防止蓄水罐變形,但是,近日橡膠圈可能已經因老化而喪失功能。8月26日,日本政府採取緊急措施,直接出面解決外洩問題,避免這問題變得更嚴重,這動作顯示出政府對於東電缺乏信心。9月3日,日本政府準備投入470億日圓經費阻止汙水外洩,並且建設凍土牆與除汙裝置。9月1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自視察核電廠並且做出指示,除了先前除役的四個反應爐以外,完好但停機的第五、六號反應爐也應報廢,專心處理汙水問題。安倍說:「此行目的正是要親自見證。」

 

 


2011年日本地震的直接影響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本州島東北海岸發生9.0地震,造成在2、3、5號機測到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分別為0.56、0.52、0.56 g(5.50、5.07、5.48 m/s2) ,超過了設計容限0.45、0.45、0.46 g (分別相當於4.38、4.41、4.52 m/s2),但在1、4、7號機測到的數據低於設計容限。福島第一核電廠原本設計能抵擋7.0地震(最大等級地震),並沒有考慮到會同時遭遇到這麼大的海嘯衝擊。大地震發生時,1、2、3號機正在運轉,4、5、6號機早已停機做定期檢查。當地震被檢測到時,1、2、3號機執行了自動停機程序。

在反應爐自動停機後,廠內發電功能立即停止。正常情況下,核電廠可以利用廠外電源驅動冷卻和控制系統,但是地震對電力網造成大規模破壞。因此,只好倚賴區內的13台緊急柴油發電機組驅動冷卻系統。但是接踵而至的15公尺大海嘯越過廠區的5.7公尺海堤[36],淹沒了地勢較低的柴油發電機組。在15時41分,一共有12台緊急發電機中止運轉,供給反應爐的交流電源即告失效。這時,依照法律規定,東京電力公司立刻通知政府當局,宣布進入「一級緊急狀態」。

在柴油發電機組失效後,供電給控制系統的電池只能維持8小時。東電從其它發電廠運來了電池和移動式發電機。但是,由於路況不佳,遭到嚴重耽擱。通常情況下,發電機可以接到地下室的電源開關,但是當時地下室已被海嘯淹沒。所以,一直到12日15時4分,員工還在努力連接移動式發電機到水泵的工作。

16日,東電表示,工作人員正在連夜加班趕工,希望能夠儘快從廠外輸電網路連接電纜至2號機。在核電廠電源中斷九天之後,20日15時46分,2號機終又恢復通電。

善後工作
福島第一核電廠內一些測點的輻射劑量率。
東電原本並沒有給出一個重新控制反應爐狀況的戰略計畫。德國物理學者與核子專家赫爾穆特·赫希(Helmut Hirsch)說,他們現在只能採用臨時想到的辦法,走一步算一步了[13]。在4月17日,東電正式提出計畫,這計畫包括以下幾點:(1)在六至九個月內,進入冷停機狀態。(2)在三個月內恢復反應爐和用過燃料池的穩定冷卻。(3)最早在九月份會安裝特別遮蓋物將1、3、4號機整個覆蓋,以抑止輻射物質外釋[43][44]。(4)建築更多儲存槽來儲存在渦輪機房地下室和坑道的輻射汙水[45]。(5)使用無線電控制的機器來清理整個廠區[45]。(6)使用粉砂堤牆來降低對於大海的汙染[45]。

先前,東電公開宣佈,擬在比海平面高出20公尺之處安裝新的緊急發電機,是被3月11日大海嘯摧毀的緊急發電機所在高度的兩倍[46]。東芝電器和日立製作所都已提出關閉核電機組的計畫[47]。

因為從未遭遇到這麼龐大與複雜的挑戰[48],很多批評者懷疑東電是否能夠如期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達成冷停機[45]。東電還沒有宣佈對於5、6號機的長期計畫,這兩座機組很可能也會被除役[48]。

輻射影響
主條目: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的輻射影響

沿海岸線海水的銫-137汙染狀況,從3月21日至5月5日。
為了促使原子爐降低氣壓而排氣到大氣層,為了冷卻原子爐而注入大量冷卻水,之後又排放洩露流入大海,由於這些危機處理措施以及一連串其它意外與失控事件,福島原子爐內的放射性物質持續被大規模釋出,這可能影響民眾安全健康,因此政府在發電場附近設立了20 km的疏散區,並且建議在20–30 km區域內的民眾務必待留室內。英國、法國等等世界各國,顧慮到輻射性汙染的危險擴散,也分別通知國民快速考慮離開東京。[49]福島核事故更導致在全世界都測量到微量輻射性物質,包括碘-131、銫-137(半衰期為30年)在內。大量放射性同位素因此核事故釋入太平洋。[50][51]

由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籌備委員會 (Preparatory Commiss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TBTO) 所主管的一套專門偵測核子爆炸的監測系統,能夠全球追蹤從損毀原子爐釋出的放射性物質擴散狀況。超過40所CTBTO放射性核素監測站,都已偵測到,從福島原子爐釋出的放射性同位素。CTBTO的183個會員國都可得到這監測數據與分析結果。大約1,200個科學與學術機構現正共享這服務。[52]

3月12日,遠在福島核電廠200 km以外的高崎市的CTBTO監測站最先偵測到放射性物質。3月14日,放射性物質已散佈到俄國東部,兩天之後,更飛越太平洋抵達美國西海岸。到第十五日,整個北半球都可偵測到微量放射性物質。4月13日,位於南半球的CTBTO監測站,例如,澳洲、斐濟、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也偵測到放射性物質。[53]

根據專家透露,此核事故釋出的放射性物質大約是車諾比核事故的十分之一。[14]文部科學省於2012年3月發佈的一份報告表示,福島核電廠釋出的放射性塵埃已瀰散大約車諾比核電場事故的十分之一距離。[54][55]根據挪威空氣研究學院(Norwegian Institute for Air Research)完成的一項研究,對人體健康影響甚大的銫-137在這次事故總共釋出劑量大約是車諾比核事故的40% 。[56][57]

2011年3月,日本政府官員宣佈,在東京與其它5個縣府境內的18所淨水廠偵測到碘-131超過嬰孩安全限度。[58]2011年7月,日本政府尚無法控制防止放射性物質進入國家食糧,在200 英里範圍內,包括波菜、茶葉、牛奶、漁蝦、牛肉在內,很多食物都偵測到放射性汙染。[59]2012年情況有所改善,包心菜、稻米、牛肉,沒有檢驗發現顯著放射性。東京的消費者安全認證並接收了一批福島生產的稻米。[60]

2011年8月24日,日本原子力安全委員會(Nuclear Safety Commission,NSC)公佈因福島事故而排氣釋出的放射性物質總量重新計算結果。從3月11日至4月5日,總量降低為130 PBq (拍貝克勒)碘-131,11 PBq銫-137,大約是車諾比總量的11%。早先估計分別為150 PBq、12 PBq。[61]

2011年9月8日,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発機構(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京都大學與其它學院的日本科學家工作團隊發表排入大海的放射性物質總量重新計算結果。從3月後期至4月,總量是15 PBq 碘-131與銫-137,是東電估計數量4.72 PBq的三倍。東電只計算了4月、5月排入大海的總量。由於大量飛浮空中的放射性物質會以雨水形式進入大海,必須重新計算。[62]

根據東電,2011年9月前半月,從核電廠釋出的放射性物質估計為200 MBq(百萬貝克勒)每小時, 大約是三月事故發生初期輻射水平的四百萬分之一。[63]

根據法國放射線防護與原子力安全研究所(Institut de radioprotection et de sûreté nucléaire)於2011年10月發表的報告,從3月21日至7月中期,大約有27 PBq銫-137釋入大海,大多數(82%)是在4月8日前釋入大海。這是有史以來,觀察到的最大量人造放射性物質釋入大海。福島海岸附近湧流著全世界最強勁的海流,傳輸汙水遠佈太平洋,造成放射性物質大量瀰散。從分析海水與海岸沉積物的測量數據,科學家認為,至2011年底為止,核事故造成的後果並不嚴重,海水放射性濃度很低微,沉積物放射性累積有限。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在核電廠附近,沿著海岸,顯著的海水汙染可能會繼續一段時間,因為表面水會流過汙染表土,將放射性物質傳輸進入大海。有些海岸區域可能會擁有比較不良的稀釋特性或沉積特性。最後,還有一些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質,例如鍶-90或鈽,尚未被仔細觀察研究。近期觀察顯示出,在福島海岸區域捕獲的一些海產物種(大多數是魚)持續被汙染。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銫汙染最為敏感的生物應屬濾水生物和食物鏈上端的魚類,因此,持續監督在福島海岸外捕獲的海產是明智之舉。[64]

2012年5月24日,東電公佈福島核事故所釋出的輻射量。從2011年3月12日至31日估計總共有5×1017Bq碘-131、1×1016Bq銫-134與1×1016Bq銫-137釋入大氣層。從4月到年底所釋出的輻射劑量是3月份的1%,可以視為微不足道。從2011年3月26日至9月30日 ,共有18×1015Bq釋入大海。共有1.1×1016Bq碘-131、3.5×1015Bq銫-134、3.6×1015Bq 銫-137釋入大海。[65]

2012年5月,東電報告,2011年三月至少900 PBq釋入大氣層。[66]2012年8月,研究員報告,住在核電廠附近的一萬居民受到少於1毫西弗很多的輻射,超小於車諾比居民。1毫西弗輻射劑量被視為在安全限度內。[67]

2012年10月,科學家分析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後總結,核電廠仍舊洩漏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海。在那附近不應從事漁業,在捕獲的魚類體內量度到的放射性銫元素輻射水平仍舊相當高,不比在事故發生後那幾個月內的輻射水平低。[68]2012年10月26日,東電承認,不能排除輻射洩露進入大海的可能性,雖然輻射水平已趨穩定,由於反應爐地下室都積滿了冷卻水。東電正在建造一道2,400英尺長、100 英尺深的鋼鐵與混凝土圍牆,在反應爐與大海之間,預期可在2014年中完工。2012年8月,在福島海岸附近捕獲的兩條六線魚被測量到含有25,000 貝克勒銫-137每公斤魚重,這是自從事故發生以來,量度到最高銫劑量的一次,是政府安全限度的250倍。[69][70]

2013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報告,總人口癌症發病率預期不會出現顯而易見的增加,但是某些特定族群可能會出現較高癌症發病率。例如,居住在浪江町與飯館村的嬰兒在核事故發生後第一年大約受到12至25毫西弗有效劑量。因此,女嬰估計會得到乳癌、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的機率分別會增加6%、70%,男嬰估計會得到白血病的機率會增加7%。這是相對發病率,不是絕對發病率。例如,由於甲狀腺癌的基線發病率很低(~0.75%),雖然發病率增加很多,這是相對值,表徵的只是很很少量絕對發病率的增加(~0.5%)。另外,參與核事故救難的緊急員工中,三分之一的員工罹患癌症的機率會增加。[71][72]

 

 

 

設計問題

1至5號機使用的典型沸水反應爐與馬克1型圍阻體截面圖。
‧橘色曲線勾勒出一次圍阻體的輪廓。
‧壓力抑制槽在底座周圍形成一個環形槽。
1:爐心、燃料棒,2:混凝土屏蔽塞,可開啟更換燃料5:用過燃料池,8:壓力槽,10:混凝土屏蔽牆,11:不鏽鋼乾井,13:埋置的混凝土,18:水(濕井),19:外殼被埋置部分,20:底座,21:反應爐建築,22:燃料更換平台,24:壓力抑制槽,25:排氣口,26:起重機,用來搬運燃料棒及替換組件,27用過燃料,28:冷凝液管,29:從渦輪發電機組來的冷水管,30:往渦輪發電機組去的蒸氣管,31:反應控制棒驅動,可調整反應控制棒插入深度以調節反應,39:反應控制棒。
在1960年代,奇異(GE)開始生產的加壓沸水反應爐採用了馬克1型圍阻體,並使用了建造容易,較小、較廉價的設計結構。[73]這種反應爐稱為「馬克1型反應爐」。福島第一核電廠的6座反應爐之中,有5座是馬克1型反應爐。在大地震與大海嘯之後,由於冷卻系統故障,有幾座馬克1型反應爐遭遇了爐心熔毀的命運。[74]

1980年後期,奇異自1975年以來的內部文件曝光,內容指稱馬克1型反應爐未經足夠測試、存有影響安全的設計瑕疵,導致數家公用事業公司、發電廠經營者曾打算對奇異提告。期間,美國核電廠已針對所有馬克1型反應爐進行改造,增加了排氣系統,以便在過熱的狀況下尚能降壓。在諸多瑕疵當中,馬克1型圍阻體的低圍阻容量設計最為人詬病,就像福島第1核電廠現正經歷的狀況,這種設計經不起爆炸,以及氫氣膨脹的衝擊。[73]

前奇異工程師戴爾·布瑞丹鮑(Dale Bridenbaugh)提到,「馬克1型反應爐的設計尚未能承受重大意外中可能面臨的負擔」,35年前他因擔心核子反應爐的安全設計問題而提出辭呈。布瑞丹鮑表示:「當時,我不認為各家電力公司審慎重視這個問題。我覺得,在完成分析之前,有一部分核電廠應該關閉,但奇異和各家電力公司都不想這麼做,我只好離開」[75]。

奇異說法
奇異水電部門發言人麥可·特圖原( Michael Tetuan )說:「馬克1型反應爐是業內的老黃牛,擁有40多年的安全可靠記錄,從來沒有哪一個馬克1型圍阻系統出現過缺口」[73]。3月14日,另位發言人 詹姆斯·希利(James Healy)表示,該公司在北卡羅萊納州威爾明頓的一個指揮中心,已有工程師待命,隨時準備為福島第一核電廠提供援助,一起努力控制住事故。[76]

奇異日立核能( GE Hitachi Nuclear Energy)工程師詹姆斯·克拉珀( James Klapproth) 表示,福島核電廠已經設有排氣系統協助釋放壓力。[73]奇異並未說明馬克1型反應爐的設計是否足以承受福島第一核電廠所遭遇到的一連串事故,包括規模9.0大地震、伴隨的大海嘯和造成的一系列設備損毀。[74]

其他觀點
官方
1972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安全檢查官史蒂芬·韓納爾(Stephen Hanauer)認為,馬克1型反應爐所引起的安全疑慮難以接受,並建議停止生產更多這類型反應爐。稍後同年,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前身是原子能委員會)的未來首長約瑟·亨德利(Jeseph Hendrie)表示,值得考慮禁止馬克1型反應爐,但由於當時這型反應爐頗受核能發電產業和監管官員的關愛,如果此時下達禁止令,核能發電的時代可能會跟著告一段落。[73]

1980年代中期,核子管理委員會官員哈若德·滇頓(Harold Denton)曾斷言,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燃料棒過熱與熔毀後,馬克1型反應爐爆炸的機率高達90%。[73]

學者
倫敦帝國學院核子工程中心主任羅賓·葛林姆斯(Robin Grimes)表示:「40年前就是為了方便才如此做,當時的設計準則強調方便性比安全問題更重要」、「就我所知,馬克1型反應爐是唯一以那種方式建造的反應爐。這是很糟的決定,我們正在承受這個糟糕決定造成的後果。這真的是非常奇怪的設計」。[74]

關於福島第一核電廠在震災發生後的一連串事件,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瑟夫·歐何曼博士(Dr. Josef Oehmen)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麼我不擔憂日本的核子反應爐》,全文源於他寫給住在日本親戚的一封電郵。後被轉貼在部落格,並引起了極大的迴響。[77]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亞歷山大·納弗洛斯基(Alexandra Navrotsky)分析,在這次核事故中,核電廠被迫使用海水作冷卻劑,可是海水會腐蝕核燃料棒,形成帶有鈾元素的原子簇,一但這原子簇被傳輸至大海,可以長時間存留於附近海域,令核污染問題變得更加嚴峻。[78]

專家
布瑞丹鮑表示:「我為正在那裡(福島第一核電廠)設法處理問題的人感到同情。另一方面,福島核電廠目前情況不能說是馬克1型圍阻體所直接造成,而是來自地震、海嘯,以及馬克1型圍阻體的容錯性比某些其他類型反應爐低的直接影響結果」,並認為日本這一次所遭受到的超級災難,遠超過工程師所預期的風險。[74]

國際反應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對幾年來正在復興的核能造成了很大的衝擊。這種復興部分是由於石油價格攀升刺激的,部分是由於更安全的反應爐設計,部分是由於全球變暖迫使各國尋求化石燃料的替代方案[79]。

這個衝擊在已開發國家最為強烈。幾個國家對日本的這起事故的反應是放棄重新啟動烏克蘭車諾比核事故之後就暫停的核計劃的方案。發展中國家的反應更多樣化。諸如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家放棄了它們的核計劃,但是大多數仍然在尋求核選項。儘管一些國家已經宣布它們的計劃正在進行重新評估,它們幾乎沒有表現出打算改變道路的跡象[79]。

然而,福島核事故已經帶來了新的懷疑,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教訓,包括從需要確保充分考慮到自然災害,到培養公眾對負責核安全的組織(以及個人)的能力的信任的重要性。此外,福島核事故刺激了對可再生能源的熱情[79]。

中華民國(臺灣)
主條目:中華民國政府與臺灣人民對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與檢討
因福島一號核電廠事故等核安危機,外交部於3月11日將日本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及福島縣列入紅色旅遊警示燈號範圍內[80]。3月12日,外交部又增添北海道東部與南部沿海區域為紅色警示區,暫時不宜前往旅遊。[81]。3月15日再將關東地方(含東京都)列入黃色旅遊警示燈號。同日晚間更將東北地方、關東地方、北海道東部與南部沿岸全列入紅色旅遊警示,並將日本全國(除沖繩縣)全納入灰色旅遊警示範圍。[82]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並於松山、桃園及小港等機場檢測入境國民和國外旅客之輻射劑量[83]。 行政院各部會亦加強檢測日本進口各項商品,監測全國各地環境輻射值、公共給水、農糧產品,監控漁船作業海域並定期檢測漁撈漁獲輻射值。[84]
與此同時,台灣各界,包括民主進步黨、綠黨、環保團體、學術界等便強調台灣在斷層及火山帶建核電廠之不當,而「輻射恆久遠、落塵永流傳」,再度呼籲用性命換電力不值得,政府與人民應立即重新檢討核電安全與能源政策,調高電價,並加強發展替代性的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停止於1970 年代興建的核一、核二、核三廠,以紓解四座核電廠對台灣南北人口密集區之重大風險。[85][86][87]同時,應邀請民間具公信力的專業人士,並洽請國際專家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協助,共同進行總體檢。[88]這些關切也促使監察院調查通過糾正國營事業台灣電力公司在核四廠興建期間輕忽核能安全、逕自變更原始設計達千餘項之不當,並要求安全品質做好前不能商轉。[89][90][91]而日本福島、前蘇聯烏克蘭車諾比、美國三哩島等核災事故之教訓,與瑞士宣布將在2034年關閉所有核電廠[92]、德國宣布關閉7座1980年以前建造的核電廠、2022年底前將所餘9座反應爐全部除役[93]、義大利公民投票以94%的壓倒性票數封殺重啟核能發電的提案[94]、歐洲聯盟對143座核子反應爐進行壓力測試等反應,不但已成為2012年第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政策辯論的焦點之一,亦重啟不少應由全國性公民投票之民意來決定此攸關全台安全的重大政策之議。[95][96][97][98]其中,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便提出應該在立法院於2002年所制定《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99]的基礎上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計畫。[100]
東亞與東南亞係核子反應爐密集之區域。其中,亦處於地震多發區的中國大陸現有與將有的數十座核電廠與核電機組之安全亦深受台灣與國際關注,因其距離台灣、澎湖、金門與馬祖更近,萬一發生事故,輻射塵很快就會飄到台澎金馬上空和地表,對台灣甚至世界的威脅與污染自然更大。[101][102]對於這些憂慮,行政院原能會除已於金門設有即時監測站,並將擴及馬祖、澎湖,以供早期預警。[103][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3月15日,因應福島核電廠事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日本大使館及駐新潟總領館,立即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與措施,安排尚在重災區的中國公民有序撤離,並安排大巴車前往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岩手縣的指定地點接出中方公民,分別送到成田機場和新潟機場,並聯繫航班協助返回中國[105]。3月中旬,因謠言「碘鹽能夠防輻射」的影響,中國部分地區出現了公眾搶購碘鹽的情況[106]。而包括福建、廣東等等地區,由於部分群眾擔心福島核危機會影響食鹽供應,於3月17日早上也出現搶購食鹽潮。3月18日,應東京電力公司請求,中國三一集團免費提供一套價值100萬美元的臂架的泵車[107]。3月19日從長沙啟程經上海運往大阪,於3月24日上午抵達日本,前往福島第一核電廠於4月1日參加放水任務[108]
香港:特區政府於3月15日晚上7時正對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和岩手縣發出黑色外遊警示。因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呼籲香港市民不要前往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和岩手縣等地;而身在當地的香港人則應密切留意當地政府的報導及相關的資訊,採取可行措施保障個人安全[109]。3月17日出現搶購食鹽潮,許多地區的零售店鋪出現食鹽沽清,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認為有投機者散播謠言,強調服用食鹽過量會影響健康,呼籲毋須就核輻射杞人憂天。
法國:該國核安全局於3月15日將福島核電廠的災情,列為國際標準的第六級,僅次於最高的第七級。法國於3月17日證實,其救援隊因核幅射洩漏嚴重,已放棄在宮城縣的救援工作[110]。
美國:將駐日外交官及其眷屬撤往首爾與台北;為接應駐日外交官其眷屬,美國在台協會於3月17日當日停辦簽證業務[111]。美國西海岸各州居民在12日後出現搶構碘片、蓋格計數器風潮,因為服用碘片(碘化鉀)可以幫助人體不吸入放射性碘,而蓋格計數器可以用來量度放射性物質。[112]。
俄羅斯:將撤離南千島群島駐軍[113]。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總理普京對上周五在日本東北海域發生的9地震引發海嘯並造成核電廠爆炸的遭遇非常關注。普京表示說,日本是俄羅斯的友好鄰邦,現在要擱置一切問題,儘力向日本提供幫助。 俄羅斯遠東地區也出現搶碘酒現象。[114]。
部份國家暫將位於可能核災區內的駐日本大使館遷往大阪[115]
apan》 · 《數數歌》 · 《不要輸給心痛》 · 《Let's try again》 · 《為了誰 -What can I do for someone?-》 · 《花正在開》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6%8F%E5%B3%B6%E6%A0%B8%E7%81%BD

 

 核能非萬能 @ 2011.4.25 ep. (1/2)

 

 

 

 

 核能非萬能 @ 2011.4.25 ep. (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