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惹你生氣的人
寬恕是文明的責罰。在有權力責罰時不責罰,就是寬恕;在有能力報復時不報復,
就是寬恕。做人做事應當擁有這種寬恕的德行。不具備邀請傷害自己的魔鬼吃櫻
桃的德行,是很難取得成就的。
寫過不少兒童故事的英國學者路易斯, 小時候常遭受兇惡的老師侮辱,心靈深受
創傷。他幾乎一生不能寬恕這位傷害過自己的老師,但又因為自己的不能寬恕而
感到困擾。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寫信告訴朋友:「兩三星期前,我忽然醒悟,
終於寬恕了那位使我童年極不愉快的老師。多年來我一直努力想做到這一點,
每次以為自己已經做到了,卻發覺還需要再努力一試。可是這次我覺得我的確
做到了。「仇恨的習慣是很難破除的,和其他許多壞習慣一樣,我們通常要把它
粉碎很多次,才能把它完全消滅。傷害愈深,心理調整所需要的時間就愈長
,可是久而久之,總會慢慢地把它消滅。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說:「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如果
一個人能原諒、寬容別人的冒犯,就證明他的心靈超越了一切傷害。做人要心胸開
闊,對事要思想開明。寬恕別人所不能寬恕的,是一種高貴的行為。
人們在受到傷害的時候,會產生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是憎恨,一種是寬恕。
憎恨的情緒會使人一再地沉浸在痛苦的深淵裡。如果憎恨的情緒持續在心裡發酵,
可能會使生活逐漸失去秩序,行為越來越極端,最後將一發不可收拾。
而寬恕就不同了,寬恕會隨著被傷害的事實從「怨怒傷痛「到「沒什麼「的情緒
轉折,最後認識到不寬恕的壞處,然後積極地思考如何原諒對方。
有一個人問艾森豪將軍的兒子約翰: 「 你父親會不會一直懷恨別人?「「不會
,「他回答,「我爸爸從來不浪費一分鐘,去想那些不喜歡的人」。
有一句古語說:「不能生氣的人是笨蛋, 不去生氣的人才是聰明人。「這也是紐約
前州長蓋諾所推崇的。他被一份小報攻擊得體無完膚之後,又被一個瘋子打了一槍
,讓他幾乎送命。當他躺在醫院的時候,他說:「每天晚上我都原諒所有的事情和
每一個人,這樣我才快樂。「巴魯曲曾經擔任過威爾遜、哈定、柯立芝、胡佛、羅
斯福和杜魯門六位總統的顧問,有一次,有一個人問他會不會因為他的敵人攻擊他
而難過?他回答說:「沒有一個人能夠羞辱我或干擾我,我不會讓自己這樣做」。
沒有人能夠羞辱或困擾你,除非你讓自己這樣做。棍子和石頭也許能打斷我們的骨
頭,可是言語永遠也不能傷害我們,我們會生活得很快樂,所以忘記惹你生氣的人。
當看到別人「犯錯「時,你最好先告訴自己:「未必如此「。別人的做法未必是錯
誤的,或許自己還沒了解別人真正的用意。每個人對別人的判斷都會受到自己主觀
因素的影響,不一定完全公正,如果武斷地做出結論,很容易引起誤會甚至衝突。
所以,在做出決定前,一定要弄清楚所有事實。其次,如果你確定對方犯了錯,
那就告訴自己:「人難免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自己應當設法寬恕對方的
過錯,這樣才能將談話或工作進行下去,也可以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為此
苦惱甚至動怒,那就問問自己:「值得為別人的過失而付出自己不快樂的代價嗎?
「最後,要培養自律、自控的能力,避免自己失控。
生命給了你什麼,就享受什麼
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
會在意袍子上的蝨子,他會去享受它的華美,讓生命自然地綻放。」
生命其實已經給了我們很多東西,沒有權勢,你至少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享受家的溫
暖;沒有錦衣玉食,粗茶淡飯卻會帶給你真正的健康;沒有高級的轎車,你還可以
用雙腳感受大地的柔軟。生命給了你什麼,就享受什麼,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德國寓言家萊辛寫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個人有一把名貴的弓,是用黑檀木製成
的。他用這把弓射得又遠又準,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 他把弓捧著仔細把玩時, 突然覺得它還有一些不完美, 他說:「你稍微有
些笨重!外觀還不夠漂亮,太可惜了!不過這是可以補救的!「
他思忖很久之後,終於找到了補救的辦法。「我去請最優秀的藝術家為你雕一些美
麗的圖畫。「他對自己說。於是他請藝術家在弓上雕了一幅行獵圖。「還有什麼比
一幅行獵圖更適合這把弓呢!「這個人充滿了喜悅 ,非常滿意,「你本來就應該配
這種絕美的裝飾,我親愛的弓!「他一邊說著,一邊拉緊了弓,沒想到弓卻斷了。
這把弓本來是非常名貴的,只是少了外表的裝飾,這個人過度的苛求反而損壞了原
本弓的優質,弓承受不了,自然就斷了。生命就像這把名貴的弓,本來就具有自身
的優點和不足,它以最實用也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存在著,如果太過於追求完美、
太苛求,就會破壞原本的秩序,反而會徒增煩憂。當我們對生命抱以寬容的接受態
度而不苛求時,它本身的意義就會顯得更加豐富和真實。
沙灘上撒滿了漂亮的貝殼,我們滿懷欣喜去撿拾,卻發現遠處的那枚總比自己手中
的漂亮,於是,我們就把手中的丟棄,去找最漂亮的那枚。
時間慢慢地過去,潮水就要漲起來了,我們還是遺憾沒找到最漂亮的那個,抱著寧
缺毋濫的固執,扔下手裡最後的那枚貝殼,最後仍是兩手空空。生命的過程就像撿
貝殼一樣,好像最漂亮的總是在後面,而我們所得到的總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們
不能拒絕接受,不然等你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會發現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即使你
不在乎終老時擁有多少,但是你在整個拾取、丟棄的過程裡,也會充滿不滿足和不
快樂。
苛求會導致失去,追求完美要適度。不苛求星星,它也光芒四射,只需它點綴黑暗
天空;不苛求小草,它也撐起一片陰涼,只需它整天綠茵;不苛求一滴水,它也滋
潤整個麥田,只需它昭示著生命的存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一切自然地
來、淡淡地去,生命給了我們什麼,就去享受什麼,平淡也好,騰達也好,快樂、
憂傷、疑惑、幸福、苦難,都坦然的去接受,用心去享受,因為每一點一滴都記錄
著自己的人生。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資料來源: email
米達部落格導覽:歡迎來到米達想想小園地. 點此讓你逛得輕鬆喔. 希望對您有幫助
或許你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股市大觀園: 股票買賣,零股,興櫃股票,融資券問題,所有常見問題點此進入一探究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