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達網路購買電腦初體驗

宅媽就是宅媽, 現在都在網路購東西, 想說電腦已用了10年,常lag, 一直想換

剛好尾牙表演的獎金+打工的錢, 拿來買電腦, 要謝謝文強福.程程玉及可愛同仁的

贊助, 終於如願以償了!

很認真上網找資料, 後來決定就跟易歐明買吧(剛好爬到他的文), 這是天意, 感謝主

 

米達新電腦(雖然有點貴, 但至少有東西在,要不然錢也會不見! 買吧!)

米達新電腦  

 

米達電腦明細

電腦明細  

 

當然對外行人來說尤其是女性說實在的,真是有點難度, 但自從搬來南部後一

切都要靠自己, 所以收到貨後, 有插頭就接, 管它三七二十一,  但也是有些狀況

記錄一下, 算是自己的經驗! 

[下午 04:22:48] Mita lee : hello.
[下午 04:23:09] Mita lee : 電腦可以用了
[下午 04:23:37] 易歐明: okok
[下午 04:23:47] Mita lee: 狀況狠多
[下午 04:23:58] Mita lee: 是我自己啦
[下午 04:25:31] Mita lee: 1.螢幕有亮桌面沒檔案, 說明書是英文, 搞很久後後來重開機. 竟然就好了
[下午 04:26:50] Mita lee: 2. 上yahoo後把網頁移到另一個螢幕竟然移到不見了!!
[下午 04:27:03] *** Mita lee  傳送 網頁拉到不見了.png 網頁拉到不見了.png ***

網頁拉到不見了  
[下午 04:28:14] Mita lee : 按右鍵, 點它要挪竟然就是放不大,今天早上重新再試也不行
[下午 04:29:09] Mita lee : 後來重開機多次, 就點了安全模式(含網路), 就可以放大恢復正常
[下午 04:29:19] 易歐明: 恩恩
[下午 04:29:51] Mita lee : 真是感謝主,
[下午 04:30:00] Mita lee : 哈哈
[下午 04:30:34] Mita lee : 那時想向你求救,但skype還沒裝,網頁就打不開
[下午 04:30:47] Mita lee : 哈哈
[下午 04:30:59] Mita lee : 好了
[下午 04:31:08] Mita lee : 報告完畢
[下午 04:31:26] Mita lee: 未來有問題再麻煩您了!
[下午 04:32:20] 易歐明: 捷徑裡有安裝了
[下午 04:32:27] Mita lee : 也謝謝您幫我組裝
[下午 04:32:32] Mita lee : 是喔
[下午 04:32:48] Mita lee : 可能上帝認為這是小事
[下午 04:33:08] Mita lee : 所以就叫我自己處理
[下午 04:33:23] Mita lee : 也是難得的經驗
[下午 04:33:27] Mita lee: 謝謝啦
[下午 04:33:34] 易歐明: okok
[下午 04:33:49] Mita lee: (y)
[下午 07:10:30] Mita lee: hello
[下午 07:11:07] Mita lee: 又遇到網頁縮小無法放大的狀況了
[下午 07:11:21] *** Mita lee  傳送 又遇到網頁放不大無法看.jpg 又遇到網頁放不大無法看.jpg ***

又遇到網頁放不大無法看  
[下午 07:11:56] Mita lee : 可以幫我遠端檢查一下嗎?
[下午 07:12:12] 易歐明: 可以呀
[下午 07:12:20] 易歐明: 開遠端
[下午 07:12:52] 易歐明: 桌面\捷徑\TeamViewer
系統Windows7----請點選右鍵選擇「以系統管理員身分執行」TeamViewer這樣我才有權限可以幫您設定電腦
ID&密碼給我吧
視窗都最小化吧
[下午 07:13:56] Mita lee : ID: 839 7xx 828
[下午 07:14:00] Mita lee : 79xx
[下午 07:14:55] Mita lee: 下方工具列的紅財神
[下午 07:16:51] 易歐明: 3個畫面
[下午 07:17:26] Mita lee : 紅財神打不開\
[下午 07:17:52] 易歐明: 我看到在地3個桌面有
[下午 07:18:25] Mita lee: 桌面有
[下午 07:18:34] Mita lee: 我剛開始打開
[下午 07:18:36] Mita lee: 後
[下午 07:18:46] Mita lee: 再就打不開
[下午 07:18:57] Mita lee: 只有看到小畫面
[下午 07:19:04] Mita lee : 無法放大
[下午 07:20:31] *** 易歐明 傳送 桌面3.png 桌面2.png 桌面1.png ***
[下午 07:20:43] 易歐明: 接收吧
[下午 07:22:06] 易歐明: 有3個視窗
[下午 07:22:54] Mita lee : 這就是問題
[下午 07:23:17] Mita lee: 你看得到紅才神
[下午 07:23:28] Mita lee: 但我打不開\
[下午 07:23:29] 易歐明: 你接3台螢幕呀
[下午 07:23:34] Mita lee : 是喔
[下午 07:23:47] Mita lee : 那怎麼辦
[下午 07:23:55] Mita lee : 我只有2個
[下午 07:24:15] 易歐明: 訊號線接幾條
[下午 07:25:12] Mita lee : 兩臺電腦的兩個接都插到主機了
[下午 07:25:28] Mita lee : 還是顯示器要設定
[下午 07:25:49] 易歐明: 拍一下主機後方線路來看看
[下午 07:26:01] Mita lee: 每台螢幕有兩個插頭
[下午 07:26:18] Mita lee: 拍照要等等
[下午 07:26:25] Mita lee: 我要用照相機
[下午 07:53:18] *** Mita lee 傳送 全觀.jpg ***

全觀  
[下午 07:53:26] *** Mita lee 傳送 上方.jpg ***

上方  

[下午 07:53:35] *** Mita lee 傳送 下方.jpg ***

下方  
[下午 07:58:46] Mita lee: 主機板的照片
[下午 07:59:24] Mita lee: 剛不小心動到電線
[下午 07:59:30] Mita lee: 所以關機
[下午 08:40:23] 易歐明: 接錯
[下午 08:43:53] Mita lee : 是喔
[下午 08:44:00] 易歐明: 恩
[下午 08:44:06] Mita lee : 那要如何接
[下午 08:44:50] 易歐明: 2台螢幕你接到4條訊號線
[下午 08:45:23] Mita lee: 可是每台螢幕有2個耶
[下午 08:45:33] Mita lee: 我就全接拉
[下午 08:45:43] 易歐明: 那是給你選1種用
[下午 08:45:48] Mita lee : 哈哈哈
[下午 08:45:56] 易歐明: 不是同時用
[下午 08:46:24] Mita lee : 那我要接白的還是藍的
[下午 08:47:38] 易歐明: 主機後方上面室內顯˙˙你有顯示卡就不要接內顯
[下午 08:47:59] Mita lee : 不懂
[下午 08:48:16] Mita lee : 我只知白接頭較大
[下午 08:48:37] Mita lee : 藍接頭較小
[下午 08:49:38] 易歐明: 獨立顯示卡是主機板另外裝上去的卡
[現在]內建顯示是CPU原廠用低階的顯示晶片做再CPU理再由主機板輸出
[下午 08:51:42] Mita lee :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我下方的插座. 一台螢幕選白色插入, 另一台螢幕選藍色插入嗎
[下午 08:51:52] Mita lee : 上方就不要插了
[下午 08:51:57] Mita lee : 是這樣嗎
[下午 08:51:59] 易歐明: 恩
[下午 08:52:13] Mita lee : 了解
[下午 08:52:27] Mita lee : 我先來去煮飯給老公吃
[下午 08:52:43] Mita lee : 待會兒試
[下午 08:52:45] Mita lee : 謝拉
[下午 08:52:55] Mita lee : 我果然外行哈哈哈
[下午 08:53:54] 易歐明: (:|

最後我將接頭各拆掉一個 

最後各留一接頭  

 

 

 

 

米達為了買電腦,上網找了以下一些資料, 很認真喔  :

 

如何選購電腦?買電腦要買哪些配備?

顯示卡:

是負責處理圖像圖片及影像處理,固名思義叫 [ 顯示 ]卡

記憶體:
是負責處理電腦的暫存資料,與硬碟是不同的部份
記憶體的規則分成2種:(1)DDR2 (2)DDR
(記憶體有點複雜,在此並多做說明,了解規格即可)
由於硬碟速度比較慢,CPU處理速度極高,甚至於差上數千倍之多
而記憶體的速度又比硬碟快
因此在處理資料以記憶體來作為代替硬碟丟資料給CPU處理的媒介
所以會造成硬碟會來不及反應給CPU資料做處理
實際速度:CPU > 記憶體 > 硬碟 (由快至慢)
因此資料處理需要大量記憶體來運作,把硬碟資料丟在記憶體中來使用,
當成是快速硬碟使用
但是你一旦電腦關機,記憶體內部資料就會消失,所以屬於暫存資料
由以上討論得知,如果你想跑得起一個大3D遊戲,當然是記憶體越大來越能
夠提升整體電腦效能囉,執行速度也就越快


電腦跑太慢, 要買跑的最快的電腦要哪些配備?

發問者: 2014-01-22 10:16:49
電腦跑太慢, 想要買一台電腦
應該要有哪些配備
大概要多少錢可以買處理速度快一點的電腦?


001
回答時間: 2014-01-22 10:31:14
如果是要處理文書方面6000~10000就很不錯了
繪圖方面11000到20000之間
但當然是預算越高可以組的電腦會越好越快


003
回答時間: 2014-01-22 10:43:01
目前看你需求 若只要求文書作業 基本選便宜就好沒太多要求
玩遊戲 顯示卡要獨立 價格最好選1500以上 DDR3記憶體支援
CPU 用C5系列或A7 不用太貴 大約3-4500
硬碟隨意1T-2T都可 切成C:跟D: 2個槽位
光碟機隨意 電源供給器建議500W以上
DDR3 4G 建議WIN7 32位元 XP 32位元
DDR3 8-16G 專家級 一定要裝WIN 7 64位元才能抓到 不建議 太耗錢

主機板 效能要求 選華碩 價格便宜選微星 AMD
求穩定就選技嘉

華碩 需要安裝很多驅動 基本上驅動安裝好 任何遊戲都很流暢
缺點麻煩 少一樣驅動都怪怪的
微星價格很便宜 所以有些都缺東缺西 都要使用一陣子才會發現
AMD價格也很便宜 建議買沒有合一顯示卡板子 另外買顯示卡效能比較好
技嘉 穩定性佳 缺點太平均 很難凸顯他好處
目前硬體設備都很快了 軟體跟不上硬體 WIN7 64位元目前也跟不上
買太好也沒用 建議預算13000左右上下別太高也別太低


005
回答時間: 2014-01-22 14:12:49
CPU推薦intel coer i7系列或AMD A10系列
RAM至少DDR3 8G (推薦金士頓或創見)
顯示卡推薦NV GTX660或AMD R9-270 (推薦艾維克或麗塔)
硬碟配置推薦 128G SSD+1T HDD (推薦Seagate或Toshiba東芝)
主機板晶片組 intel Z87或AMD A85X (推薦華碩或技嘉)
電源供應器至少500W (推薦全漢或曜越)
機殼買散熱較優的
光碟機買可燒錄
價格約在$25000上下

 

007
回答時間: 2014-01-22 18:15:03
如果不排斥AMD的話1萬3
就可以很不錯了
如果你有要玩遊戲大作
顯卡要好一點
當然價錢會比較高一點

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4012200996

 

 

 

電腦CPU幾核心比較好

日期:2012-04-09 | 分類:電腦知識, 電腦硬體 | 留言:3

很多人買新電腦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是要買幾核心的CPU,一般人都認為依定是多多益善,但是一般家庭使用的電腦我建議只要買雙核心CPU就非常夠用了,記憶體也大概4GB就好了,除非有一些非常專業的軟體或很史詩集的遊戲,不然用處其實不太大。

吼:我要買電腦
吼:你有建議要買幾核心的CPU嗎
藍:幹嘛用的
吼:文書處理
吼:上網逛逛
吼:打打電動
藍:那買個二核心的就好了唄
吼:不用四核心的嗎
藍:你有在用PhotoShop嗎
藍:還是跑3D的軟體
吼:沒有
藍:影片編輯呢
吼:也沒有
藍:那就用不到四核心啦
吼:是速度不用那麼快嗎
藍:NO
藍:其實很多人都以為越多核心速度越快
藍:那是錯誤的觀念
藍:其實多核心的CPU要搭配軟體才有用
藍:僅有少數的應用程式有針對多核心的CPU來設計
藍:大多數的應用程式
藍:就算在多核心的CPU架構下
藍:還是只用到單核心執行
藍:除非你一次要開幾十個程式一起跑
藍:不然毫無意義
吼:那以後那些軟體部會變成多核心嗎
藍:一張折凳的重量就那麼重
藍:一個人拿剛剛好
藍:你會特意叫兩個人搬一張折凳嗎
吼:喔
吼:知道了
吼:那如果要加快速度呢
吼:是要增加記憶體嗎
藍:哪一方面的加快速度?
藍:開程式還是打電動
吼:都要
藍:你頂多文書+逛網站
藍:4GB記憶體就很OK了
藍:再往上加也沒啥意義
吼:不是加越多越好
藍:你一餐只能吃二碗飯
藍:我給你五碗飯
藍:你會吃得更飽然後少吃二餐嗎
吼:喔
藍:如果是遊戲的話
藍:是要用好一點的顯示卡才有用
藍:遊戲速度的快慢好壞有一半取決於顯示卡
藍:遊戲會用到的處理功能
藍:多半是在顯示卡的GPU
藍:並不是都取決於CPU
吼:喔
吼:那還要注意什麼嗎
藍:沒吧
藍:應該是你問我問題我來回答
藍:用正版
藍:不要用盜版
藍:網路上看到好文章要回應
藍:如果文章受益良多要捐個錢
吼:XD
吼:沒有錢
吼:頂多幫你點廣告
藍:沒差啦
吼:呵呵
吼:所以買雙核心的就好了對嗎
藍:YES
藍:夠用就好
吼:謝啦
藍:不會



於 2012-04-09 18:22:18

我平常用的話都兩個核心再跑,但如果開比較多軟體或邊玩遊戲邊上網之類的話,
才會去用到剩下的那兩個核心,而原先的那兩個核心並不會增加負擔。
四核確實會比雙核順,應該說CPU負擔會被分擔掉

***********************************
但是跟速度沒有絕對關係

 

資料來源 : http://lanlanlu.tw/computer-cpu-core/受

 

 

 



發問者: 發呆: 2014-01-05 01:05:36
解決時間: 2014-01-09 11:23:56

各位大哥您好~
小弟最近想換新電腦
不過預算不高
想要請問各位大哥
如果已以下配備
是否能夠跑的動星海爭霸二以及英雄聯盟
是否能夠順暢?
畫質程度最高可到哪呢?(極低、低、中、高、極高?)

處理器:Intel I5-4570 3.2GHZ HD4600 四核心
主機板:ASUS B85M-G
記憶體:金士頓 4GB DDR3 * 2
顯示卡:目前未知,煩請各位哥推薦

若依照上述配備~是否可達到順暢的遊戲品質呢~
還請各位大大跟小弟我說明一下囉

如果有兩萬元預算
不知各位大哥會購買哪些配備呢?
也請各位大哥可以回答我一下囉~~

感恩各位大哥!!!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 PC: 2014-01-05 22:27:48
現在硬體都可依照自己預算、需求、規格來搭配喔,在不同的預算下用途也不同,
因為不確定問的人是否了解電腦,所以我不會直接貼電腦規格,畢竟上來問問題
我相信是不懂電腦的人占多數,懂電腦的人就會依照需求去搭配硬體了何必上
來問,所以直接貼電腦規格,還不如教您如何了解電腦後再去買電腦。

組電腦前須考慮
1預算
2用途
3保固及服務

6000以下中古電腦
6500到10000左右文書
15000左右遊戲用
20000到25000遊戲用 中階
25000以上遊戲用 高階
專業繪圖用25000以上

用途:遊戲
跑遊戲還須參考該遊戲官方建議配備才正確,可用Google搜尋關鍵字例如:
末日之戰3系統需求,遊戲名稱加上系統需求後,就是您要搜尋的關鍵字。
官方建議配備以CPU、顯示卡兩樣是主要的參考效能,是否跑的順是看整
體、遊戲伺服、伺服網路、你的網路、你的主機規格。

用途:一般繪圖
須參考繪圖軟體官方建議配備。

用途:專業繪圖
須參考繪圖軟體官方建議配備,建議用繪圖卡。

硬體穩定相容性關鍵在規格廠牌的匹配,能用的久用的順就看您怎麼配囉,用
穩定性高的廠牌比較不會有問題,產品不良率低買來才不會一堆問題喔。
原廠保固資訊:沒有一家廠商敢保證出廠不良率是零,也就是百分之百沒問題電腦
零件本身就很複雜且結構細小,都有可能因為其他因素等造成故障,所以才有原
廠保固其實運氣好比較重要,有人運氣不好買到機王就很難說了。

CPU選購Intel
這種東西一分錢一分貨,有多少預算就有多少效能,錢的數量決定電腦的力量。

主機板選購技嘉
價位越高擴充與升級也越好,需與CPU腳位相同喔。

記憶體選購金士頓
可開啟工作管理員看看,您平常使用時PF使用量吃了多少。
文書2GB或是4GB
遊戲4GB或是8GB或是8GB兩條
繪圖8GB或是8GB兩條或是8GB四條
目前規格單支8GB比較新,以後的記憶體容量只會越來越大,未來升級時要把8GB賣
掉都還比4GB有價。
預算不高可配單支4GB。

硬碟選購WD
容量大小對主機運作速度影響不大,硬碟轉速就有差所以有人會配萬轉硬碟,
或是比較貴的固態硬碟SSD。

顯示卡選購麗臺
麗臺是顯示卡大廠,技嘉華碩微星是主機板大廠,廠商的技術是以主商品為研發方向
,當然選顯示卡大廠比較穩定喔,專業繪圖需用繪圖卡。

電源供應器選購海韻
是買電腦電子產品耗電低,不是買烤箱電熱產品耗電高,所以瓦數配超過太多就
是多浪費預算。
430瓦一般基本配備或是有顯示卡都可配。
520瓦一般基本配備且配高階顯示卡可配。
品牌電腦都敢用200到300瓦還保固3年哩,電腦實際使用瓦數要用電流表實際去測量才准
,才知道要配多少瓦數,而電源供應器瓦數是否足瓦也需用負載器去測試才知。
模組化就是增加線路上的接觸點,線路上接點越多電阻增加,電阻越大就是增加電流的
阻力,線路兩端的中間接點增加也相對增加故障點的風險。

燒錄器選購先鋒
任何的燒錄器沒有保證不會挑片,因該要說買空白片要到專賣的店家,跟老闆說你的燒
錄器廠牌,規格以及要燒哪種類型的光碟,例如音樂、資料片、遊戲再由老闆的經驗幫
你選空白片。

機殼選購酷媽CoolerMaster N400
散熱好的對硬體壽命有幫助,機殼拆掉2側就是自然散熱散熱效果最差,在密閉空間用風扇
強制散熱散熱效果最好,假如機殼沒足夠風扇就沒散熱效果喔,機殼內部是靠風扇在密閉
空間產生正確的氣流,才能達到全部的硬體散熱。
電腦要用的久重點在保養喔,灰塵清理可用高壓空氣清理,汽機車維修店家或是加油站有
提供免費打氣的,都可借用重點是高壓空氣噴出時要測試是否有水霧,沒的話才能使用。
灰塵沒清理壘積過多的話,硬體溫度過高就會出問題喔。

訪間的整線都只是藏線而不是專業整線,也有的是組裝好直接綁成一團沒整線。
整線是工業配線的技術,資訊電子業就沒有學過此技術。
整線就是將機殼內的線用束線帶,以專業的工業配線整線技術綁緊固定好,達到整齊美觀
的型態。 藏線就是將機殼內的線藏在另一邊側面,所以機殼內的線看起來很少,而事實
上將另一邊側蓋板打開,您就會看到亂七八糟的線。

整線的目的是減少機殼內部散熱氣流的風阻,達到良好的散熱氣流,讓硬體使用壽命更長久。


參考資料易歐明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4010500327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A4%AE%E5%A4%84%E7%90%86%E5%99%A8

中央處理器[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Intel Conroe核心的Core 2 Duo
AMD Phenom Quad-Core

電腦的主要裝置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釋電腦指令以及處理電腦軟體中的資料。電腦的可編程性主要是指對CPU的編程。中央處理器、記憶體輸入/輸出裝置是現代電腦的三大核心部件。20世紀70年代以前,CPU是由多個獨立單元構成。後來發展出由積體電路製造的CPU,微處理器CPU複雜的電路可以做成單一微小功能強大的單元。

中央處理器廣義上指一系列可以執行複雜的電腦程式的邏輯機器。這個空泛的定義很容易地將在「CPU」這個名稱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電腦也包括在內。無論如何,至少從20世紀60年代早期開始(Weik 1961),這個名稱及其縮寫已開始在電子電腦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儘管與早期相比,「中央處理器」在物理形態、設計製造和具體任務的執行上有了戲劇性的發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沒有改變。

早期的中央處理器通常是為大型及特定應用的電腦而客製。但是,這種昂貴的為特定應用客製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經讓位於開發便宜、標準化、適用於一個或多個目的的處理器類。這個標準化趨勢始於由單個電晶體組成的大型電腦微機年代,隨著積體電路的出現而加速。IC使得更為複雜的CPU可以在很小的空間中設計和製造(在微米的量級)。CPU的標準化和小型化都使得這一類數位裝置(港譯-電子零件)在現代生活中的出現頻率遠遠超過有限應用專用的電腦。現代微處理器出現在包括從汽車手機到兒童玩具在內的各種物品中。

 

 

歷史[編輯]

EDVAC,第一台電子儲存式可編程電腦。

在現今的CPU出現之前,如同ENIAC之類的電腦在執行不同程式時,必須經過一番線路調整才能啟動。由於它們的線路必須被重設才能執行不同的程式,這些機器通常稱為「固定程式電腦」(fixed-program computer)。而由於CPU這個詞指稱為執行軟體(電腦程式)的裝置,那些最早與儲存程式型電腦一同登場的裝置也可以被稱為CPU。

儲存程式型電腦的主意早已體現在ENIAC的設計上,但最終還是被省略以期早日完成。在1945年6月30日,ENIAC完成之前,著名數學家馮·紐曼發表名為"關於EDVAC的報告草案"的論文。它揭述儲存程式型電腦的計劃將在1949年正式完成(馮·紐曼1945)。EDVAC的標的是執行一定數量與種類的指令(或操作),這些指令結合產生出可以讓EDVAC執行的有用程式。特別的是,為EDVAC而寫的程式是儲存在高速電腦記憶體中,而非由實體線路組合而成。這項設計克服了ENIAC的某些局限——即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重設線路以執行新程式。在馮·紐曼的設計下,EDVAC可以藉由改變記憶體儲存的內容,簡單更換它執行的程式(軟體)。[1]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馮·紐曼由於設計了EDVAC,使得他在發展儲存程式型電腦上的貢獻最為顯著,但其他早於他的研究員如康拉德·楚澤(Konard Zuse)也提出過類似的想法。另外早於EDVAC完成,利用哈佛架構製造的馬克一號,也利用打孔紙帶而非電子記憶體用作儲存程式的概念。馮·紐曼架構與哈佛架構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後者將CPU指令與資料分開存放與處置,而前者使用相同的記憶體位置。大多近代的CPU依照馮·紐曼架構設計,但哈佛架構一樣常見。

身為數位裝置,所有CPU處理不連續狀態,因此需要一些轉換與區分這些狀態的基礎元件。在市場接受電晶體前,繼電器真空管常用在這些用途上。雖然這些材料速度上遠優於純粹的機械構造,但是它們有許多不可靠的地方。例如以繼電器建造直流序向邏輯迴路需要額外的硬體以應付接觸點跳動問題。而真空管不會有接觸點跳動問題,但它們必須在啟用前預熱,也必須同時停止運作。[2]通常當一根真空管壞了,CPU必須找出損壞元件以置換新管。因此早期的電子真空管式電腦快於電子繼電器式電腦,但維修不便。類似EDVAC的真空管電腦每隔八小時便會損壞一次,而較慢較早期的馬克一號卻不太發生故障(Weik 1961:238)。但在最後,由於速度優勢,真空管電腦支配當時的電腦世界,儘管它們需要較多的維護照顧。大多早期的同步CPU,其時脈低於近代的微電子設計(見下列對於時脈的討論)。那時常見的時脈為100千赫茲到4百萬赫茲,大大受限於內建切換裝置的速度。

分立電晶體與積體電路中央處理器[編輯]

CPU,磁芯記憶體及MSI PDP-8/I 匯流排介面。

由於許多科技廠家投入更小更可靠的電子裝置,設計CPU變得越來越複雜。電晶體的面世便是第一個CPU的飛躍進步。1950到60年代的電晶體CPU不再以體積龐大、不可靠與易碎的開關元件(例如繼電器真空管)建造。藉由這項改良,更複雜與可靠的CPU便被建造在一個或多個包含分立(離散)元件的印刷電路板上。

在此時期,將許多電晶體放置在擁擠空間中的方法大為普及。積體電路(IC)將大量的電晶體集中在一小塊半導體片,或晶片(chip)上。剛開始只有非常基本、非特定用途的數位電路小型化到IC上(例如NOR邏輯閘)。以這些預裝式IC為基礎的CPU稱為小規模積體電路(SSI)裝置。SSI IC,例如裝置在阿波羅導航電腦上的那些電腦,通常包含數十個電晶體。以SSI IC建構整個CPU需要數千個獨立的晶片,但與之前的分立電晶體設計相比,依然省下很多空間與電力。肇因於微電子科技的進步,在IC上的電晶體數量越來越大,因此減少了建構一個完整CPU需要的獨立IC數量。「中規模積體電路」(MSI)與「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將內含的電晶體數量增加到成百上萬。

1964年IBM推出了System/360電腦架構,此架構讓一系列速度與效能不同的IBM電腦可以執行相同的程式。此確實為一項創舉,因為當時的電腦大多互不相容,甚至同一家廠商製造的也是如此。為了實踐此項創舉,IBM提出了微程式概念,此概念依然廣泛使用在現代CPU上(Amdahl et al. 1964)。System/360架構由於太過成功,因此支配了大型電腦數十年之久,並留下一系列使用相似架構,名為IBM zSeries的現代主機產品。同一年(1964),迪吉多(DEC)推出另一個深具影響力且瞄準科學與研究市場的電腦,名為PDP-8。DEC稍後推出非常有名的PDP-11,此產品原先計劃以SSI IC構組,但在LSI技術成熟後改為LSI IC。與之前SSI和MSI的祖先相比,PDP-11的第一個LSI產品包含了一個只用了4個LSI IC的CPU(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1975)

電晶體電腦有許多前一代產品沒有的優點。除了可靠度與低耗電量之外,由於電晶體的狀態轉換時間比繼電器和真空管短得多,CPU也就擁有更快的速度。得益於可靠度的提升和電晶體轉換器切換時間的縮短,CPU的時脈在此時期達到十幾百萬赫茲。另外,由於分立電晶體與IC CPU的使用量大增,新的高效能設計,例如SIMD(單指令多資料)、向量處理機開始出現。這些早期的實驗性設計,刺激了之後超級電腦(例如克雷公司)的崛起。

微處理器[編輯]

使用了陶瓷PGA封裝的Intel DX2中央處理器

自從微處理器在1970年代發表之後,便大大影響了CPU的設計與實作。自1970年第一款微處理器Intel 4004與第一款廣受使用的Intel 8080在1974年發表以來,這型別的CPU幾乎完全取代了其他CPU的實作方法。當時的大型主機與微計算機-業者開發了專利IC的設計程式以改進他們的舊計算機架構,最終推出可以向下相容他們的舊硬體與軟體的指令集。與當時剛發展,並在之後普及大眾的個人電腦相結合。"CPU"這個詞現在幾乎等同於微處理器。

前幾世代的CPU實作,是在一或多個電路版上放置幾個分散的元件與數量眾多的小IC(積體電路)。而微處理器則是製作成幾個少量的IC,通常是一個。由於物理因素,例如降低寄生電容的門檻值,此種單晶片的小尺寸CPU設計讓它有更快的反應能力。這使得同步微處理器擁有數十兆赫到數百萬兆赫的執行頻率。另外,由於在一個IC放置小型電晶體的技術持續進步,在單個CPU上的電晶體數量與複雜度都在戲劇性地增加。此廣為人知的現象稱為摩爾定律,它成功預言了CPU與其他IC的複雜度與時俱增的性質。

當CPU的複雜度、尺寸、結構與型態在這六十年間劇烈改變,它的基本設計與功能並沒有太大改變。當今所有普通CPU都幾乎可以用馮·紐曼機器來解釋。

由於前述的摩爾定律依舊沒有被打破,很自然地讓人想像IC與電晶體工業的極限何在。極端小型化電子閘門導致各種現象如電遷次臨界電流效應變得相當明顯。這些新效應使得研究人員試圖研發新的計算方法,例如量子電腦以及擴展平行運算和其他運用馮·紐曼模型的方法。

中央處理器操作原理[編輯]

CPU的主要運作原理,不論其外觀,都是執行儲存於被稱為程式裡的一系列指令。在此討論的是遵循普遍的馮·諾伊曼結構(von Neumann architecture)設計的裝置。程式以一系列數位儲存在電腦記憶體中。差不多所有的馮·紐曼CPU的運作原理可分為四個階段:提取解碼執行寫回

第一階段,提取,從程式記憶體中檢索指令(為數值或一系列數值)。由程式計數器指定程式記憶體的位置,程式計數器保存供識別目前程式位置的數值。換言之,程式計數器記錄了CPU在目前程式裡的蹤跡。提取指令之後,PC根據指令式長度增加記憶體單元[iwordlength]。指令的提取常常必須從相對較慢的記憶體尋找,導致CPU等候指令的送入。這個問題主要被論及在現代處理器的快取和管線化架構(見下)。

CPU根據從記憶體提取到的指令來決定其執行行為。在解碼階段,指令被拆解為有意義的片斷。根據CPU的指令集架構ISA)定義將數值解譯為指令[isa]。一部分的指令數值為運算碼,其指示要進行哪些運算。其它的數值通常供給指令必要的資訊,諸如一個加法運算的運算標的。這樣的運算標的也許提供一個常數值(即立即值),或是一個空間的定址值:暫存器記憶體位址,以定址模式決定。在舊的設計中,CPU裡的指令解碼部分是無法改變的硬體裝置。不過在眾多抽象且複雜的CPU和ISA中,一個微程式時常用來幫助轉換指令為各種形態的訊號。這些微程式在已成品的CPU中往往可以重寫,方便變更解碼指令。

在提取和解碼階段之後,接著進入執行階段。該階段中,連接到各種能夠進行所需運算的CPU部件。例如,要求一個加法運算,算術邏輯單元將會連接到一組輸入和一組輸出。輸入提供了要相加的數值,而且在輸出將含有總和結果。ALU內含電路系統,以於輸出端完成簡單的普通運算和邏輯運算(比如加法和位元運算)。如果加法運算產生一個對該CPU處理而言過大的結果,在標誌暫存器裡,溢位標誌可能會被設置(參見以下的數值精度探討)。

最終階段,寫回,以一定格式將執行階段的結果簡單的寫回。運算結果經常被寫進CPU內部的暫存器,以供隨後指令快速存取。在其它案例中,運算結果可能寫進速度較慢,如容量較大且較便宜的主記憶體。某些型別的指令會操作程式計數器,而不直接產生結果資料。這些一般稱作「跳轉」並在程式中帶來循環行為、條件性執行(透過條件跳轉)和函式[jumps]。許多指令也會改變標誌暫存器的狀態位元。這些標誌可用來影響程式行為,緣由於它們時常顯出各種運算結果。例如,以一個「比較」指令判斷兩個值的大小,根據比較結果在標誌暫存器上設置一個數值。這個標誌可藉由隨後的跳轉指令來決定程式動向。

在執行指令並寫回結果資料之後,程式計數器的值會遞增,反覆整個過程,下一個指令周期正常的提取下一個順序指令。如果完成的是跳轉指令,程式計數器將會修改成跳轉到的指令位址,且程式繼續正常執行。許多複雜的CPU可以一次提取多個指令、解碼,並且同時執行。這個部分一般涉及「經典RISC管線」,那些實際上是在眾多使用簡單CPU的電子裝置中快速普及(常稱為微控制器[riscpipeline]

設計與實作[編輯]

整數範圍[編輯]

CPU數位表示方法是一個設計上的選擇,這個選擇影響了裝置的工作方式。一些早期的數位電腦內部使用電力模型來表示通用的十進制(基於10進位)記數系統數位。還有一些罕見的電腦使用三進制表示數位。幾乎所有的現代的CPU使用二進制系統來表示數位,這樣數位可以用具有兩個值的物理量來表示,例如高低電平[binaryvoltage]等等。

MOS 6502微處理器,雙列直插式封裝格式,一種非常流行的8位元晶片。

與數表示相關的是一個CPU可以表示的數的大小和精度,在二進制CPU情形下,一個(bit)指的是CPU處理的數中的一個有意義的位,CPU用來表示數的位數量常常被稱作"字長", "位寬", "資料通路寬度",或者當嚴格地涉及到整數(與此相對的是浮點數)時,稱作"整數精度",該數量因體系結構而異,且常常在完全相同的CPU的不同部件中也有所不同。例如:一個8位元的CPU可處理在八個二進制數位(每個數位具有兩個可能的取值,0或1)表示範圍內的數,也就是說,28或256個離散的數值。 實際上,整數精度在CPU可執行的軟體所能利用的整數取值範圍上設定了硬體限制。[softwareints]

整數精度也可影響到CPU可定址(定址)的記憶體數量。譬如,如果二進制的CPU使用32來表示記憶體位址,而每一個記憶體位址代表一個八位元組,CPU可定位的容量便是232個位元組或4Gb。以上是簡單描述的CPU位址空間,通常實際的CPU設計使用更為複雜的定址方法,例如為了以同樣的整數精度定址更多的記憶體而使用分頁技術。

更高的整數精度需要更多線路以支援更多的數位位元,也因此結構更複雜、更巨大、更花費能源,也通常更昂貴。因此儘管市面上有許多更高精準度的CPU(如16,32,64甚至128位元),但依然可見應用軟體執行在4或8位元的微控制器上。越簡單的微控制器通常較便宜,花費較少能源,也因此產生較少熱量。這些都是設計電子裝置的主要考量。然而,在專業級的應用上,額外的精度給予的效益(大多是給予額外的位址空間)通常顯著影響它們的設計。為了同時得到高與低位寬度的優點,許多CPU依照不同功用將各部分設計成不一樣的位寬度。例如IBM System/370使用一個原為32位元的CPU,但它在其浮點單元使用了128位元精度,以得到更佳的精確度與浮點數的表示範圍(Amdahl et al. 1964)。許多後來的CPU設計使用類似的混合位寬,尤其當處理器設計為通用用途,因而需要合理的整數與浮點數運算能力時。

時脈[編輯]

邏輯分析儀顯示一個同步的資料系統中的時間與狀態。

內頻=外頻×倍頻。

大部分的CPU,甚至大部分的序向邏輯裝置,本質上都是同步的。[seqlogic]也就是說,它們被設計和使用的前題是假設都在同一個同步訊號中工作。這個訊號,就是眾所周知的時脈訊號,通常是由一個周期性的方波(構成)。透過計算電訊號在CPU眾多不同電路中的分支中迴圈所需要的最大時間,設計者們可為時脈訊號選擇一個適合的周期

該周期必須比訊號在延遲最大的情況下移動或者傳播所需的時間更長。設計整個CPU在時鐘訊號的上升沿下降沿附近移動資料是可能的。無論是在設計還是元件的維度看來,均對簡化CPU有顯著的優點。同時,它也存在CPU必須等候回應較慢元件的缺點。此限制已透過多種增加CPU並列運算的方法下被大幅的補償了。(見下文)

無論如何,結構上的改良無法解決所有同步CPU的弊病。比方說,時脈訊號易受其它的電子訊號影響。在逐漸複雜的CPU中,越來越高的時脈使其更難與整個單元的時脈訊號同步。是故近代的CPU傾向發展多個相同的時脈訊號,以避免單一訊號的延遲使得整個CPU失靈。另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時脈訊號的增加亦使得CPU產生的熱能增加。持續變動的時脈使得許多元件切換(Switch)而不論它們是否處於運作狀態。一般來說,一個處於切換狀態的元件比處於靜止狀態還要耗費更多的能源。因此,時脈的增加使得CPU需要更有效率的冷卻方案。

其中一個處理切換不必要元件的方法稱為时脈閘控,即關閉對不必要元件的時脈(有效的禁止元件)。但此法被認為太難實行而不見其低耗能通用性。[clockgating]另一個對全程時鐘訊號的方法是同時移除時鐘訊號。當移除全程時鐘訊號;使得設計的程式更加複雜時,非同步(或無時脈)設計使其在能源消耗與產生熱能的維度上更有優勢。罕見的是,所有的CPU建造在沒有利用全程時鐘訊號的狀況。兩個值得注意的範例是ARM("Advanced RISC Machine")順從AMULET以及MIPS R3000相容MiniMIPS。與其完全移除時脈訊號,部份CPU的設計允許一定比例的裝置不同步,比方說使用不同步算術邏輯單元連接超純量管線以達成一部份的算術效能增進。在不將時脈訊號完全移除的情況下,不同步的設計可使其表現出比同步計數器更少的數學運算。因此,結合了不同步設計極佳的能源耗損量及熱能產生率,使它更適合在嵌入式電腦上運作。(Garside et al. 1999).

並列[編輯]

低純量CPU的運算過程示意。注意其需要15個循環以完成三個指令。

前面描述的CPU結構只能在同一時間點執行一個指令,這種型別的CPU被稱為低純量

這一型別的CPU有一很大的缺點:效率低。由於只能執行一個指令,此類的行程給與低純量CPU原生的低效能。由於每次僅有一個指令能夠被執行,CPU必須等到上個指令完成才能繼續執行。如此便造成下純量CPU延宕在需要兩個以上的時鐘循環才能完成的指令。即便增加第二個執行單元(見下文)也不會大幅提升效能;除了單一通道的延宕以外,雙通道的延宕及未使用的電晶體數量亦增加了。如此的設計使得不論CPU可使用的資源有多少,都僅能一次執行一個指令並可能達到純量的效能(一個指令需一個時脈循環)。無論如何,大部份的效能均為下純量(一個指令需超過一個時脈循環)。

為了達成純量標的以及更佳的效能,導致使得CPU傾向平行運算的各種設計越來越多。提到CPU的平行,有兩個字彙常用來區分這些設計的技術。指令平行處理Instruction Level Parallelism, ILP)以增加CPU執行指令的速率(換句話說,增加on-die執行資源的利用),以及執行緒平行處理Thread Level Parallelism, TLP)目的在增加執行緒(有效的個別程式)使得CPU可以同時執行。每種方法均可由其如何嵌入或相對有效(對CPU的效能)來區分。[parallelperformance]

指令級並行(Instruction level parallelism,ILP):指令管線化與超純量架構[編輯]

基本的管線結構示意。假設在最佳情況下,這種管線可以使CPU維持純量的效能。

其中一種達成增加平行運算的方法,便是在主要指令完成執行之前,便進行指令提取及解碼。這種最簡易的技術,我們稱為指令管線化,且其被利用在泰半現代的泛用CPU中。透過分解執行通道至離散階段,指令管線化可以兩個以上的指令同時執行。相較於已被淘汰的組合管線,指令管線化不再使用等候指令完全在管線中結束才執行下一指令的技術。

指令管線化產生了下一作業需要前一作業才可完成的可能性。此類狀況又常稱為相依衝突。解決的方法是,對此類的情況增加額外的注意,及在相依衝突發生時延遲一部份的指令。自然地,此種解決方法需要額外的循環,是故指令管線化的處理器比低純量處理器還要複雜。(雖然不是很顯著)一個指令管線化的處理器的效能可能十分接近純量,只需禁止管線推遲即可。(在一個階段需要超過一個以上的循環的指令)

簡單的上純量管線。藉由同時提取和分派兩個指令,能夠在一個時脈循環中完成最多兩個指令。

此外,對於指令管線化的改進啟發了減少CPU元件閒置時間的技術。稱為超純量的設計包括了一條長指令管線化及多個相同的執行單元。上純量管線的分派器同時讀取及透過數個指令;分派器決定指令是否能夠平行執行(同時執行)並分配到可執行的執行單元。大致上來說,一個上純量的CPU能夠同時分派越多的指令給閒置的執行單元,就能夠完成越多的指令。

上純量CPU結構的設計中,最困難的部份便是創造一個有效率的分派器。分派器必須能夠快速且正確的決定指令是否能夠平行執行,並且讓閒置的執行單元最小化。其需要指令管線化常時的充滿指令流,且提升了在上純量結構中一定數量的CPU快取。其亦催生了危害迴避的技術,如分支預測投機執行跨序執行以維持高層次的效能。藉由嘗試預測特定的指令選擇何分支(路徑),CPU能夠最小化整個指令管線等待特定的指令完成的次數。投機執行則是藉著執行部份的指令以得知其是否在整個作業完成後仍被需要而提供適度的效能提升。跨序執行則是重新整理指令執行的命令以降低資料相依。

當不是所有的CPU元件均有上純量效能時,未達上純量的元件效能便會因定序推遲而降低。奔騰的原型有兩個每一時脈循環可接收一個指令的上純量算術邏輯單元,但其浮點算術處理器(Floating Point Unit, FPU)不能在每一時脈循環接收一個指令。因此P5的效能只能算是整數上純量而非浮點上純量。英特爾Pentium結構的下一代P6加入了浮點運算處理器的上純量能力,因此在浮點指令上有顯著的效能提升。

此兩種簡單的管線及上純量設計,均能透過允許單一處理器在一個時鐘迴圈完成一個指令[ipcrate],提升指令管線化的效能。多數的近代CPU設計至少都在上純量以上,且幾乎所有十年內的泛用CPU均達上純量。近年來,一些重視高指令管線化的電腦將其從CPU的硬體移至軟體。超長指令字元(的策略使得一部份的指令管線化成為軟體,減少CPU推動指令管線化的工作量,並降低了CPU的設計複雜度。

執行緒級並行(Thread-level parallelism,TLP):同時執行緒執行或執行緒級並列處理[編輯]

另一個常用以增加CPU:平行運算效能的策略是讓CPU有同時執行多個執行緒(程式)的能力。大致上說來,高同時執行緒平行執行(TLP)CPU比高指令平行執行來的有用。許多由克雷公司(Cray)公司於1970年代及1980年代晚期所首創的同時執行緒平行執行,專於該方法而啟發了龐大的計算效力。(就時間上而言)事實上,TLP多執行緒運算自從1950年就已經開始被運用了(Smotherman 2005)。在單處理器設計中,兩種主要實作TLP的設計方法是晶片級多處理(CMP)晶片層多執行緒處理和同步多執行緒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SMT))。同級別層多執行緒處理。在更高階層中,一台電腦中有多個單獨的處理器,常常運用對稱多處理機(SMP)和non-uniform memory access(NUMA)非獨立記憶體存取的方式來組織。[singlechiptlp]這些非常不同的方法,全部為了實作同一個標的,就是增加CPU同時處理多個執行緒的能力。

CMP和SMP這兩種方法其實是非常相似的,而且是最直接的方法。這裡有一些概念上的東西關於如何實兩個或是兩個以上完全單獨的CPU。在CMP中,多個處理器核心會被放入同一個包中,有時會在非常相近的積體電路中。[cmp]另一方面SMP包含多個包在其中,NUMA和SMP很相像,但是NUMA使用非單一的記憶體存取方式。這些對於一台有著多個CPU的電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個處理器存取記憶體的時間會很快的被SMP分享的模組消耗掉,因些會造成很嚴重的延遲,因為CPU要等待可用的記憶體.這時NUMA是個不錯的選擇,它可以允許有多個CPU同時存在一台電腦中而且SMP也可以同時實作.SMT有一些不同之處,就是SMT會儘可能的減少CPU處理能力的分布。TLP的實作實際上和超純量體系結構的實作有些相似,其實上它常常被用在超純量體系結構處理器中,如IBM的POWER5。相比於複製整個CPU,SMT會複製需要的部分來提取指令,加密和分配,就像電腦中的一般的暫存器一樣。因此這樣會使SMT CPU保持處理單位運作的連續,一些通常會提供給處理單位多個指令而且來自不同的軟體執行緒,這和ILP結構很相似。相比於處理多個指令來自同一個執行緒,它會同時處理來自不同執行緒的多個指令。

資料並列[編輯]

上面提及過的處理器都是一些常量儀器[scalarvector],而針對向量處理的CPU是較不常見的型別,但它的重要性卻越來越高。事實上,在電腦計算上,向量處理是很常見的。顧名思義,向量處理器能在一個命令週期(one instruction)處理多項數據,這有別於只能在一個命令週期內處理單一數據的常量處理器。這兩種不同處理數據的方法,普遍分別稱為『單指令,多資料』(SIMD)及『單指令,單資料』(SISD)。向量處理器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在同一個命令週期中對不同的工作進行最佳化,例如:求一大堆數據的總和及向量的數量積,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多媒體應用程式(畫像、影像、及聲音)與及眾多不同總類的科學及工程上的工作。當常量處理器只能針對一組數據於單一命令週期內完全執行提取、解碼、執行和寫回四個階段的同時,向量處理器已能對較大型的數據如相同時間內執行相同動作。當然,這假設了這個應用程式於單一命令週期內對處理器進行多次要求。

大多數早期的向量處理器,例如Cray-1,大多都只會用於和科研及密碼學有關的應用程式。但是,隨著多媒體向數位媒體轉移,對於能做到『單指令,多資料』的普通用途處理器需求大增。於是,在浮點計算器普及化不久,擁有『單指令,多資料』功能的普通用途處理器便面世了。有些早期的『單指令,多資料』規格,如英特爾的MMX,只能作整數運算。因為大多數要求『單指令,多資料』的應用程式都要處理浮點數位,所以這個規格對軟體開發者無疑是一個主要障礙。幸好,這些早期的設計慢慢地被改進和重新設計為現時普遍的『單指令,多資料』新規格,AMD公司也推出了第一個真正能執行浮點SIMD指令集3DNow!,在每個時脈週期可得到4個單精確度浮點數結果,是當時一般x87浮點處理器的4倍。新規格通常都於一ISA關連著。近年,一些值得注意的例子一定要數英特爾的SSE和PowerPC相關的AltiVec(亦稱為VMX)。[mmxsse]

AMD Opteron六核心處理器

多核心[編輯]

雙核心中央處理器是在中央處理器晶片或封裝中包含兩個處理器核心,一般共用二級緩存。現今使用雙核心處理器的個人電腦已相當普遍。另也有三核心、四核心處理器、六核心、八核心、十核心處理器等。

第一顆雙核心處理器為IBM POWER4處理器,2012年IBM發行了最新8核心的POWER 7+處理器,擁有80MB L3快取/晶片。

效能[編輯]

CPU的效能和速度取決於時脈(一般以赫茲計算,即Ghz)和每週期可處理的指令(IPC)。[3] IPS值代表了CPU在幾種人工指令序列下「高峰期」的執行率,指示和應用。而現實中CPU組成的混合指令和應用,可能需要比IPS值顯示的,用更長的時間來完成。而內存層次結構的效能也大大影響中央處理器的效能。通常工程師便用各種已標準化的測試去測試CPU的效能,已標準化的測試通常被稱為「基準」(Benchmarks)。如SPECint,此軟仵試圖類比現實中的環境。測量各常用的應用程式,試圖得出現實中CPU的績效。

提高電腦的處理效能,亦使用多核心處理器。原理基本上是一個積體電路插入兩個以上的個別處理器(意義上稱為核心)[4]。在理想的情況下,雙核心處理器效能將是單核心處理器的兩倍。然而,在現實中,因不完善的軟體演算法,多核心處理器效能增益遠遠低於理論,增益只有50%左右。但增加核心數量的處理器,依然可增加一台計算機可以處理的工作量。這意味著該處理器可以處理大量的不同步的指令和事件,可分擔第一核心不堪重負的工作。有時,第二核心將和相鄰核心同時處理相同的任務,以防止崩潰。

實際應用[編輯]

中央處理器大規模應用在個人電腦上,現今電腦可進入家庭。全因積體電路的發展,令大小、效能以及價位等多個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現今中央處理器價錢平宜,用戶可自行組裝個人電腦。主機板等主要電腦元件,均配合中央處理器設計。不同類型的中央處理器安裝到主機板上使用不同類型的插槽中(主流的插槽有LGA 775和Socket AM2。當中英特爾的處理器使用LGA775以及LGA1366,超微的則使用Socket AM2及AM3)。現令中央處理器變得更省電,溫度更低。大多數IBM PC相容機使用x86架構的處理器,他們主要由英特爾和超微兩家公司生産,此外威盛電子或者全美達也有參與中央處理器的生產。但與IBM PC相容機不同,在2006年之前蘋果電腦所使用的處理器一直是IBM PowerPC RISC,之後的蘋果電腦開始轉而採用英特爾的處理器以及系統。可見中央處理器在現代電腦的重要地位。

著名公司[編輯]

以下公司曾經或正在生產中央處理器;包含已經倒閉、結束市場或被併購的公司。

參考資料[編輯]

備註[編輯]

  1. ^ 因為程式計數器記錄的是記憶體位址,而不是指令,所以它的增長取決於指令在記憶體中所佔的單位數。在固定長度指令ISA中,每個指令所佔用的記憶體單位是相同的。例如一個32位元的ISA固定長度指令將使用8位元記憶體單位,而且每次將增加4個PC單位。使用變數長度的ISA指令,如x86,它的PC在記憶體中的增長量取決於最後一個指令的長度。這裡要注意的是在更複雜的CPU中,最後一個指令的執行不一定會導至PC單位的增長,特別的是在大量資料傳輸和超純量體系結構中。
  2. ^ 因為CPU指令集的結構是基於它的介面和使用方法,所以它經常用來區別CPU的"種類"。例如一個PowerPC CPU會用到許多不的Power ISA變數。有一些CPU,如英特爾Itanium,可以解譯多個ISA指令;不過這項工作大多由軟體來完成。多於直接將它在硬體中實作。(參見類比器
  3. ^ 一些早期的電腦如馬克一號並不支援任何"jump"指令,因些而限制了程式的複雜性。這理由很大程度上導致它們不被認為是嚴格意義上的CPU,儘管它們和儲存程式電腦相似。
  4. ^ 這裡的描述事實上是一個簡單的關於經典RISC管線的介紹。它很大程度上沒有考慮到CPU快取的重要性,因而也少了對資料傳輸存取的介紹。如果想了解更多訊息請查閱相關資料。
  5. ^ 物理概念上的電壓是一種類比值,實際上可能的值可以有無限多種。為了物理上表達二進制數,我們把特定範圍的電壓的值定為1或者是0。電壓的範圍通常是構建CPU的部件的運作參數,例如電晶體閾值限制,所決定。
  6. ^ 當CPU的整數精確度範圍被限制的時候,它可以透過軟體和硬體技術相互合作的方法來克服。當我們使用額外的記憶體時,軟體可以處理比CPU限制大幾個數量級的整數。有時CPU的ISA也會提供相關的指令,幫助軟體更快速地處理大整數。雖然這種處理大整數的方法會比使用擁有高整數精確度的CPU要慢一些,對於處理那些需要大精確度整數的應用,它是一種可取的方法,特別是整數精確度的原生支援成本過高的時候。
  7. ^ 事實上所有同步運算CPU都運用了序向邏輯電路組合邏輯電路的結合。(參見布林邏輯
  8. ^ 運用时脈閘控技術的一個最近的設計是基於IBM PowerPCXbox 360。它大量利用时脈閘控技術來減少在執行視訊遊戲時所需電量的消耗。(Brown 2005)
  9. ^  我們要注意的是不管是ILPTLP都不可以做為對方的上層控制。它們在增強CPU平行處理能力上有著不同的意義。它們有著各自的優缺點,而且取決於CPU可處理軟體種類。 High-TLP CPUs經常被用來處理一些可以很自身分解成許多小程式的軟體中.因而稱它為"embarrassingly parallelproblems." 因此high TLP設計方法可以連續快速的處理一些運算問題,比如SMP會使用太多的時間來處理ILP裝置(超純量體系結構的CPU),反之亦然。
  10. ^ 最佳(或最高)IPC率在超純量體系結構中是很難保持不變的,它可能導致使傳輸總是失敗.因此在高超純量體系CPU中,平均相同IPC的方法的使用,多於最佳(或最高)IPC的使用.
  11. ^ 儘管SMP和NUMA都是在系統層中的TLP設計方案,但它們還是需要CPU在設計中的支援.
  12. ^ 因TPL的使用比ILP時間更長,所以晶片層多處理技術或多或少的只可以在以後的基於積體電路的微處理器。積體電路多處理技術中看到。導至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它不在適和早期的分立元件裝置,而且也只被運用了幾年(1990-2000),如今注意力都集中在設計高運算能力的CPU,這些CPU都運用了超純量結構的IPC設計方案,如英特爾Pentium 4。儘管如此,以前的技術似乎又被運用到現在CPU設計中來,又換回到稍底層的High -TLP傳輸中。它表現在增值雙核或多核CMP的設計中,如英特爾最新的設計中少了一些超純量體系結構的設計p6,之後的CPU多運用了CMP,包括x86-64OpteronAthlon 64 x2,還有SparcUltraSparc T1,IBM Power4Power5。還有一些其它的視訊遊戲機的CPU,如x360中的三核PowerPC設計。
  13. ^ 早期scalar被用來比較不同ILP方案的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的間隔數量。在這裡它表示數學中用來比較向量大小的的一個概念。
  14. ^ 雖然在英特爾的主流CPU中,MMX已經被SSE/SSE2/SSE3所取代,但在之後的CPU中仍然支援MMX技術,通常使用擁有豐富的SSE指令集的相同的硬體來提供大部分的MMX功能。

 

參閱連結[編輯]

Intel 80486DX-33中央處理器。

外部連結[編輯]

  1. ^ 雖然EDVAC在ENIAC建造之前幾年就已在設計,ENIAC已在1948年改造成能執行儲存程式的電腦,此時EDVAC正在建造。雖然建造時因費用與時限的關聯而將儲存程式功能從ENIAC的藍圖中移除,ENIAC依然早於EDVAC成為第一個儲存程式型電腦。
  2. ^ 在正常運作時造成的陰極劣化最終將導致真空管停止運作。另外,有時候真空管的封口有缺陷也會加速陰極劣化,請參照真空管
  3. ^ "CPU Frequency". CPU World Glossary. CPU World. 25 March 2008. Retrieved 1 January 2010.
  4. ^ "What is (a) multi-core processor?". Data Center Definitions. SearchDataCenter.com. 27 March 2007. Retrieved 1 January 2010.
微處理器生產商

 

 

前往博客來書店

 

 

 

 

米達部落格導覽:歡迎來到米達想想小園地. 點此讓你逛得輕鬆喔. 希望對您有幫助

 

 或許你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股市大觀園: 股票買賣,零股,興櫃股票,融資券問題,所有常見問題點此進入一探究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