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 富朋友
(一) 初始資本,第一桶金
對於想要變有錢,年輕時的我剛開始是如此想的:努力工作,賺錢存錢,學習理財,投資富有。這四句話現在來看仍然是正確。BUT…..我在這四句後面又加了一句:愈、快、愈、好。錯!真的是大錯特錯,錯慘了!!
關於耐心的重要,接下來會穿插在系列文章中慢慢分享。像今天的第一堂課就是需要用到耐心才能完成:存下致富的初始資本,幫你滾錢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需要的是時間
第一桶金常形容一個人在財富累積上跨入了新的層級。以往來說,普遍認為一桶金的數字就是一百萬,雖然這一百萬因為通貨膨脹的原因是愈來愈簿,未來此標準肯定會往上調整,不過這一百萬在現今仍是許多人的標準。
然而,累積一百萬的時間每個人都不同,以此當標準也會有所失真。以授薪族來說,每個月領五萬存二萬的人要存五十個月;每個月領十萬存六萬的人要存十七個月;每個月領二萬二存五千的人要存……二百個月!光是想到要存那麼久整個人就軟腳了。不過不論每個月可以存下多少錢,會發現共通點都是需要時間才能達成。而時間的累積,就是要透過耐心來換取。
定出自己專屬的第一桶金目標,用明確的時間來換
我曾在文章中寫下這句話:「有錢人能夠用金錢換取自由,沒錢的人就用時間來換金錢。所以想要從沒錢變成有錢,先拿時間換金錢再得到自由這三個過程很合理。」(當時是提及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相同的意思,如果要存下第一個金錢目標,沒有捷徑,也是要用時間來換。也因此,與其用普世標準來定出第一桶金的目標,倒不如用一個專屬的數字來做為自己的第一桶金,而這第一桶金是可以用固定的時間來衡量達成率。比如說:
每月能存下一萬元的人,可以把十二萬當做第一個目標。
每月能存下二萬元的人,就把二十四萬當做第一個目標。
每月能存下六萬元的人,就把七十二萬當做第一個目標。
換句話說,我們用一年的時間來當做存下自己第一桶金的標準。在這一年中,你的目標只有一個:不做任何投資,每月就是把存下來的錢都好好的存下來。夠簡單了吧!?但是實際去做時會發現不是那麼簡單。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耐心不足,很多事會讓你分心不能存錢。
當你開始存錢時,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會來刪減你的耐心。好看的包包、最新款的手機、潮牌出的新潮衣、阿娜答的生日、同事的部門聚會、7-11集點換的公仔、朋友結婚、被找去KTV當分母、電視上的新車廣告等等等,太多太多的誘因會刺激你提早把錢花掉,畢境「人生只有一次,不對自己好一點怎行。」這句話已經被廣告商用心理學濫用偷渡到大眾的心裡。
存錢當然是要拿來花的,不過請先等到它變大的時候
所以,看似簡單的一個存錢目標–連續十二個月都存下每月該存的錢,在實際路程上會有很多阻礙你的事情出現。也因此,這十二個月的時間就變成一種考驗,可以用來磨自己的耐心,讓自己先培養正確的用錢心態,同時間也能讓自己有「存到錢,達目標」正向理財感受。有了這股成就感,再去把自己專屬的第一桶金用於投資理財,你會因為前十二個月培養出來對金錢的耐心而更懂得選擇正確的投資標的,或者說,你會更珍惜你存下來的這筆錢。這十二個月中唯一的理財目標是存錢不做任何投資,也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學習摸索正確又適合自己的理財系統與投資觀念。簡單來說,別人是邊練蹲馬步邊上戰場,而你是練穩馬步後才上場。
為什麼用時間來當做存第一桶金的標準而不是一筆金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達成率。用金額來計算,每個人不盡相同,也很不容易抓對金錢目標,而且設目標是件不容易的事。都用一百萬許多人要花太長的時間,會消磨人心。用時間來衡量就沒這問題,時間不等人,所以時間到了就可以馬上檢視成果,又因為時間很好做切割計算,所以十二個月的總額可以很直覺的就切成每個月的目標來檢視。以每個月要固定存多少錢來衡量,會發現目標比較清楚也比較可期待能達成。
又為何會以十二個月做標準?
成就感以及完整的週期檢視。以往在提供別人理財建議時,發現有個常見的共通問題:都有在理財,但感覺沒成果。沒錯,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理財無感,之中不乏有些人也累積了一些財富,只是自己沒有明顯的感受「達成目標」的成就感。理財是需要一步一階的往上走,所以有沒有確實感受到「踩到階梯」是支撐你往上再爬的動力,而設定十二個月的時間,不會過長但也足以考驗一個人的存錢耐心。另一方面,十二個月已經是一個年度,就像公司企業都要製作年度財報一樣,十二個月的時間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財務成績單。如果真的覺得太長或是錢存得太快,半年六個月也行。但對於剛領第一份薪水的朋友,我會建議花足十二個月來考驗自己。
「耐心」或許是我在學習投資理財經驗中,讓我最最最深切體會的兩個字。只要是人,應該都會想要提早退休不工作享福。然而對於現在的我,不是擔心錢滾得太慢或只能慢慢賺,而是害怕想要賺太快,想要將錢滾大一點,想要快點達成心中的財富數字(然後再調高),怕這樣的心態再度植入自己觀念裡,結果又是開始腐食自己的財富,當然我仍然喜歡提早達成財富目標,只是我不會把它視為必要過程,有的話只是Bonus獎勵。之後的幾篇文章,我會陸續分享我是如何得到這樣深的體驗,為何區區這兩個字沒有搞懂,可以讓我損失加總超過百萬元。
(二) 複利的威力,時間會告訴你
有人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能讓一個傷心的人從愛情走出來;也有人說時間會證明友情的可貴,不論最後是留在身邊還是早已離開,時間都會告訴你。兩者之間共通點,不是時間本身有多神奇,而是許多事情要有結果,通常需要時間這個因子才能發酵。而複利,就是最需要時間才顯威力的例子。
幾年前,我在例行檢視自己的投資績效時,順便要確認自己的投資屬性,當時我就親自體會「複利威力需要時間發酵」這個道理。打從我買入第一檔基金,也就是我人生第一次開始投資後,我就習慣把每筆資金的進出與買進賣出的時間詳細記錄在電腦裡。累積十年下來,我的投資記錄超過好幾百筆,對喜歡短期交易的人這算是量很少,不過已足夠我分析自己的投資屬性。在細數投資記錄前,當時我腦袋中對過往有印象的投資,都是那些曾經幾天內賺十幾扒,一個月賺一倍以上的「豐功偉業」。激情總是讓人印象深刻,這點在投資中我也不例外。然而,對照績效歷史後才發現,能夠真正讓我賺得又飽又開心的投資,竟是那些買進後持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的投資,其中大部份的獲利,就是來自於長期穩定獲利再投入的投資。
複利因為時間而發酵的威力有多大?我用簡單的數學表示會更清楚(註)。
關羽與張飛兩人想比較誰才是會投資賺錢的人,相約各拿出一百萬大洋做投資,五年後看誰賺得多。關羽的策略不複雜,他打算買進一個年報酬10%的投資,然後每年將賺到的錢再投入。而張飛的策略是每年投入不同的商品,然後每年都只拿100萬出來投資,賺到多的錢就存起來。張飛在前二年的「選股」功力獨到,連續二年都能賺到30%的報酬率,第三年運氣不好賠了10%,第四年運氣回來一些只賠5%,第五年再度賺錢獲利10%,時間到張飛自覺關羽會賺得比他少,應該要換叫他二哥了。以下是兩人這五年的投資成果:
關羽:每年10%,賺錢再投入。
張飛:每年只拿100萬出來投資,五年分別獲利30%、30%、-10%、-5%、10%
雖然張飛第三年及第四年投資賠錢,但前二年及最後一年的投資成果讓張飛覺得自己有實力能掌握市場,而且第三年及第四年賠的錢也不多,前二年關羽也只能過著被張飛笑的日子。但事實上張飛與關羽這五年誰賺到較多錢呢?
關羽五年獲利:100(萬) x 1.1 x 1.1 x 1.1 x 1.1 x 1.1 = 161.05萬,共賺約61萬元。
張飛五年獲利:30(萬) + 30(萬) – 10(萬) – 5(萬) + 10(萬) = 55萬元。
答案很清楚,關羽比張飛多賺六萬元。張飛笑不出來。
或許有人想到,那應該是張飛沒有用複利的關係吧!?如果用單利來算張飛輸了,那如果用複利來算呢?答案也很讓人思索!
若張飛每年都用複利來計算報酬,他的獲利將是:
100(萬) x 1.3 x 1.3 x 0.9 x 0.95 x 1.1 = 158.94萬,共賺約59萬元。
沒錯,張飛的獲利是增加了四萬元,但投資績效還是比關羽差。而且這段期間張飛的心裡還要承受市場高低起伏的刺激,而關羽雖然前二年要遭受張飛的嘲笑,但事實證明只要時間夠長,屁股做得夠久,報酬率小但較穩定的複利會給他一個交代。
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夠長的山坡。」(“Life is like a snowball. The important thing is finding wet snow and a really long hill”) 其中夠長的山坡就是表示要有足夠的時間來讓雪球變大。我在當年發現自己的投資績效多半來自長期複利後,也就開始把我的投資屬性重新定位。雖然要忍受看似不夠好的報酬率(相對別人來說),但我知道時間一久,時間自然會給我好的複利交代,我只要做的就是,耐心等代它的到來!
註:關羽與張飛五年報酬率數學計算的方法沒有很嚴僅,簡化了許多的投資條件,而且張飛若代表的是經驗老到的投資人,也有可能在虧損時先出場觀望(但大部份人都不會)。
(三) 自然法則,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所謂的自然法則,是我從萬物運轉的一些模式中體驗到的智慧,雖然乍聽之下有些玄,其實就是指人與其它動物生老病死的現象,或是植物生長的情況,以及許多事情要成真之間的條件。這些自然界的定理讓我們無法走捷徑使之成真,也無法用逆轉的方式來達成。
直接來看我想舉的第一個例子:稻米、水果的成長。
如果一個農夫希望在明年秋天時能收割稻米,今年春天就不能閒著,痴想家裡那塊田會無中生出稻穗。「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這句話我們都再熟悉不過。這也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定理:如果想要未來過理想日子,不是明天,也不是下週,而是當下這一秒就要開始埋下種子,沒有種子就要開始尋找。埋種後我們也不能閒著,要持續給它照顧、灑水、灌溉,最後耐心等待一定的時間讓事情有成果。如同中文裡「富」這個子最底下是一個田字,當家裡有一口田時,你就是富有。而田需要的是耐心播種、灌溉與等待,才能在未來收割。如果沒有了耐心而想快點讓稻米成熟,那就是揠苗助長。
所以想要富有需要有耐心,你同意嗎?
再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一顆蘋果需要約100–130天的熟成時間,今天市場上出現了只需10–30天就能熟成的蘋果,你有沒有勇氣吃下這顆進化後的水果?姑且它跟正常蘋果有一樣的口感,咬下去會噴水,可是吃進口裡不會擔心健康嗎?相信許多人都會有疑慮,不然新聞不會每每逮到機會就大肆報導打了生長激素的速成雞問題。
從此點來看,人為速成並非辦不到,只不過與自然界原先定律相反時就容易出現問題。這點我在看了《黑天鵝效應》作者新書後更有所體會;書中說到許多刻意人為去操作的金融市場,都是跟人類演化的習性背道而馳,「大到不能倒」是種不自然的保護。想想物種要演化成人類需要經過好幾千萬年的時間,這之中需要多少的自然界巧合才能讓其它不適應的物種被淘汰,過度的人為保護只是拖慢物種的演化。而淘汰的過程就是需要經過時間才能篩選,就如同淘金沙一樣要先把土泥篩掉之後剩下的才是金沙。
所以富有需要耐心,認同嗎?
再看另一個例子 – 阿里山神木。神木之所以會讓人重視,就是因為它撐的夠久存活下來。要不然說穿了它不就是一顆老樹?!不過因為這顆樹活得夠久,能夠運氣好到閃電打不中,地震搖不倒,加上經過長時間的加持,它的價值就浮現出來。同樣的道理,一棟民宅看似不起眼,不過如果是棟一百年前的房子那就變成古蹟,如果這樣的房子是一整排連在一起的話就變成老街,價值完全不同。土地也是一樣,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就會增值,如果上天有眷顧到家中土地剛好坐落在人潮多的地方,那就跟中樂透一樣土地價值會暴漲;只不過樂透只能爽一次,土地只要不賣就可以一直看著它漲。同樣的還有名錶、名畫、埃及金字塔、老酒……。價值都是在後來變得愈珍貴。
所以想要變更富有需要耐心,你覺得呢?
最後來談耐心在理財跟投資中的重要性,也是在這系列會反覆出現的核心觀念。以理財來說,偶爾就會提醒大家要持續做理財基本功–記帳,就是需要耐心才有成的事情。因為記帳需要時間持續才能看到成果,你的花錢習慣要經過每天每月每年組合起來才能追縱。一開始也要花些時間培養每日記帳的習慣,以及檢視自己財務狀況,不過這樣的習慣一經培養起來接下來只要花很少力就能維持。好比身體練肌肉一樣(肌肉也是一個無法短時間練起來的事情),一開始練需要費很多的時間跟力氣,不過練成之後想要維持花得時間就少很多,也比較輕鬆,但是身材同樣讓人稱羨。投資亦同,如果想要財富一直維持住,或許短期致富有可能,不過我更相信經過長期時間才累積出來的財富更是穩固,更能長久。就好比一位是買彩券隔夜就中頭獎三百萬的人,跟一個努力工作花十年存三百萬的人,如果兩個人都重新來一次,誰比較有可能再賺得那三百萬?(彩券吸引人的獎金當然不止三百萬,不過道理一樣。)
關於需要長時間才能發酵,最近有件事讓我更明顯體會這道理。2012年初我自己打造的一個被動收入來源,一開始收入少得連吃便當錢都不夠,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後收入才有明顯的成長,如果我是講求速成的話這條收入一開始不就被我放棄掉了?好在沒有。後來八月的時候我有貼在臉書上跟大家分享這收入的好消息。如今快要過一年了,這條收入經過更多時間的發酵,收入不只增加而且也愈來愈穩,「長期」跟「穩定」這兩個優勢愈來愈明顯,而這兩點是需要耐心才能實現。
所以,關於累積財富需要耐心,你.同.意.嗎?
我真的很同意。
(四) 犯錯的代價實在太高
「只要你不犯太多的錯,人一生只要做對幾件事就好。」- 華倫.巴菲特
如果就投資成果來看,巴菲特已經用他的人生驗證這句話。雖然我們常聽到犯錯是學習的一種,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中再站起來這種激勵人心話,但這樣的想法用在投資上就不是每個人都受用。一個原因是,學習上犯錯你犧牲掉的成本是時間,但也獲得了知識;投資上的犯錯不同,你犧牲的成本不只是時間,還有一點一滴存下來的金錢。投資是要拼輸贏的,投資下去的錢很可能因為犯一個錯就從你口袋裡全部出走,有些人失去的錢還是從銀行貸款出來,加倍創傷!那投資知識呢?應該會學到一些吧!?很可惜,投資能力不是經驗一多就會跟著成長,投資老手跟投資高手之間不存在等號。
說到經驗,多數人在投資犯錯後直覺會學到的就是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這次沒停損下次就會乖乖停損,這次追高殺低下次就能淡定不追高殺低。這種是非、對錯、正反、黑白的二次元檢討方式在投資裡效用根本不足。投資是種決策行為,心理學與思考慣性行為都含在裡面,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轉,也不是扭轉後就可一飛沖天,所以很多人這次沒停損的結果是下次還是沒停損,這次追高殺低下次變成追更高殺更低。而且別忘了,投資市場是種不確定的動態(尤其是股市),往往這次適用的法則下一次就會GG。(GG = 陣亡)
反之,對擁有耐心減少犯錯的投資者,市場的不確定動態就變成很有利,因為其他人經常在不確定動態的市場裡犯錯。別人犯錯,耐心等待的人就有賺錢機會,趁著市場其他人犯錯而入市是有耐心投資者獲利的宗旨,這點後面會告訴你。
投資犯錯後要花更大力氣才能站起來
很多人都聽過財富倍增的美好,卻少有人提到財富倍減的恐佈。出個問題讓你猜:假若有人投資第一年跟第二年每年財富都虧損了一半(變成原先四分之一),之後他改投資到一個年獲利18%的投資商品上,那麼他需要幾年的時間財富才會回到原來的水平?
如果你有認真算的話我先給你個讚。
答案用Google計算機算一下,這個人需要花九年的時間財富才能恢復原本的水平,而且前提是每年都穩定的賺18%。
或許你會想,有怎麼倒楣嗎,連續二年都虧損一半?是不用倒楣那麼久,因為有時只要幾個月就可以讓你虧損一半再一半。
這種例子當然不會只有一個:
如果用數學來表達就更清楚:如果一檔股票從100元下跌50%來到50元,那麼它要再賺回原本100元的水平,投資報酬率就必須達到100%。
如果我們把投資虧損後要再賺回來的幅度量化,會發現從原來A點下跌愈多,要再救回來的上漲幅度就要愈高。前面犯的錯愈大,後面要補回來的力道就要愈強。這跟人類登山很像,上山花的力氣要比下山多很多。
如果畫成圖來看更能感受「犯愈大的錯之後愈難賺回」:
上圖藍線是虧損幅度,紅線是相對應要漲回的幅度,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虧損後要再賺回來的力道。很清楚看到虧損愈多要再漲回來的幅度就愈大(兩線間的差距愈大)。
不過大部份人應該不會真的投資宏達電從高點死抱到最低點,多數應該都是這邊虧一點、那邊虧一些的小犯錯,不過正是因為這種錯誤都不大不痛也不癢,所以很多人痛不醒,財富就在一進一退中慢慢流失。
大賺耐心財!當別人犯的錯愈大,投資愈容易賺錢
對於虧損方,宏達電從高點往下跌的過程是經過很多人換手承接,所以少有人真的從1300元抱到剩190元。不過你必須站在勝利者的角度看待事情,一支股票從上往下跌,不管中間虧損的人是如何換手,對你而言就是看待一個人因為沒有耐心而從高空往下摔,或許這是一個族群,或是市場反應多數人恐慌的結果,不過對你而言就是看待一群沒有耐心等好買點的人在不斷虧損。而當市場上很多人同時犯錯的時候,此時這種機會就要好好把握住,因為許多價值與體質都很好的公司就會在此時出現令人滿意的買點,讓你可以在接下來好幾年都能享受財富複利成長的買點,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平時好好工作賺錢,有紀律地存下一筆又一筆在別人恐慌時要入市的資金,然後耐心的等待市場集體犯錯。
寧願慢也不要錯
看到這,你應該已經知道犯錯的代價真的太高,如果辛苦工作存下來的錢因為幾次不小心、不成熟的投資而虧損,接下來就是要花更多倍的力氣才能再賺回來。投資時若能多用點耐心去觀察市場的投資機會,謹慎的選擇自己的投資標的,抱著「這次沒賺到下次再賺就好」的寬心態度,投資路上真的就能像巴菲特說只要做好幾件事就行。寧可慢慢走也不要往回走,好的投資成績上不一定要比誰贏的多,我們只要比別人少犯錯,然後耐心等別人犯錯,投資理財成績就會勝出非常多人。
(五) 愈急著想要,愈難賺到
歡迎來到「耐心致富」系列,這系列的文章沒有絕對順序,每篇內容都可以單獨分開來閱讀,等到這系列告一段落後,希望能從不同角度告訴各位耐心在財富累積過程中有多重要。今天我們要來思考人不論是在購買東西或投資中,為何經常付出過高的價格。
「為你想要的東西付太多錢永遠是錯的。急躁是你的敵人。」巴菲特.《雪球》
當年華盛頓郵報碰到對手競爭追趕時,報社負責人多次跟巴菲特請教經營上的問題。為了搶奪報紙市佔率,負責人急於想併購其他報社來維持競爭地位,而巴菲特就在當時跟郵報負責人建議上面這句話,提醒她不要衝動。
當我們在購買東西時,急躁會讓你付出更多的成本。
企業就很清楚知道要把握人的急躁感。所以我們常在賣場中看到「限時」、「限量」、「搶購」這些字眼,只要如果能夠牽動消費者在心中產生「現在不買,下次就沒有了」的念頭,就能夠大幅的增加銷售量。這跟人的本能也有關,我們對於稀有的東西總是投以更多的好奇,物種的演化也是先是從稀有的基因開始。(上千萬的猴子物種裡只有一條線變成人類)
生物演化課上完了,現在來看一下這種急於購買的思維是如何讓我們跟財富遠離。
東西現在不買,下次就變貴?
前幾天我就發生一件急著買可能就買貴的事。
每週我都習慣到大賣場一次,而沖泡飲品是我經常需要的副食品,只要庫存快喝完就會一次大量購買補足。也因為很常購買,所以價格一有變動就能馬上察覺(記帳的好處)。不久前家裡的飲品只剩最後一袋,到了賣場卻發現;哪尼!當天同商品售價竟然比前一次還貴二成!當下陷入了要不要買的抉擇。不買,一個星期內就喝完剩的那一袋,而且搞不好下星期價格還是一樣貴,倒不如現在就買;買,覺得似乎買貴了。
該買或不該買呢?我開始考量這三種選擇的心態:一定要買,需要買,還是想要買。
我清楚知道家裡還有一袋所以目前只是需要買,不過心中確怪怪地產生一定要買跟想要買的感覺。或許是心理想要找份安全感買足家裡庫存,不過後來還是決定等下個星期再來,我想多等一下如果還是那麼貴再研究要不要換個品牌。結果隔了一個星期再回來看,價格果然變回正常,雖然還不是最便宜,不過至少讓我省了10%的錢,算一算總共省下的錢吃一次大麥克套餐剛好。
你是否也曾有類似的感覺,如果現在不買下次就怕買不到,或怕下次買更貴?其實這時你不應該讓買不買的到或是價格來做為你的購買決定,你要思考的是現在買符不符合你的需求。當你在消費時產生「急著想要」的心態時,那就正中業者的行銷策略,而你也會不經意的就在商品上加上過高的心理價格,而多花了不必要的錢。
雖然省下來的是小錢,不過積少可成多,一次省個幾十幾百元也不錯。同樣一種心態,如果換成是投資,那可能一次就是好幾萬的差別。
現在不投資,以後就沒機會?
有一次我吃完早餐準備去上班,心想離平常出門時間還有十分鐘,所以就打開電視看財經新聞。平常不看電視解盤的我,卻被當時介紹的一檔股票給吸住,後來在那短短的十分鐘,我決定要投資十多萬下單買一檔股檔。算算一分鐘花了我一萬多元。
你現在可能會想,哈哈後來一定虧錢了吧!?沒有,我三天賺到了兩根漲停板。可是過程心裡是一陣兵荒馬亂,賺得心驚膽跳。
就在那天看完電視股市解說後,我立即上網查看當時的股價線圖與公司財報,也研判這位仁兄在電視上如此賣力演出一定會得到許多人的捧場進場追買股票(包括我…..),所以猜測當天必有上漲的行情。只是心中另一個我不斷冷靜提醒要多考慮,在不知該選擇小惡魔還是小天使之即,我決定等到開盤後再下單。果不其然,開盤後發現股價一直有墊高的趨勢,而我再也奈不住「現在不買就來不及了」的急躁心態,立即上網電子下單。至於那時是不是上班時間這件事就別問了。
買進股票後三天內,股價每天攻漲停,不過我心裡卻是又爽又難受,好像同時被全身按摩又被拳揍一樣,因為我心想不久股價就可能會往下掉,可是又不知道何時會掉下來,而且如果賣掉繼續創新高怎麼辦?當時「現在不買就賺不到錢」的急躁決定讓我騎虎難下。所幸我在第三天決定見好就收賺了約兩根漲停版就出場,而幸運之神也真降臨在我身上,這檔股標從第四天小漲後,就一路一直往下殺到只剩我當時買進的價位八成左右,足足跌了20%以上。
雖然我當時是賺錢,不過我知道我只是運氣好。
而且事後證明那次運氣好真的有差。過一陣子我又再度看到同一個人在電視上介紹另一檔股票,同樣演得很賣力,分析的也看似有條理,不過有了上次心跳加速的經驗我決定這次觀望。結果那檔股票只在當天開盤快速上漲後,就一路下跌破底再下跌,如果我用同樣的手法進場買後來這隻股票,我的財富就馬上縮水了。
這件至今好幾年前的事,一直是提醒我自己投資心態重要的經驗。此事件告訴了我:心急的投資會讓人做出壞的決策,買到長期來看貴的投資標的。
投資理財,要拋開現在不買就來不及的心態
如果是被商人操控急於花錢買東西,那還有得防,不過如果換成是自己操控自己,那就要看個人修為。我的經驗裡是談到投資大部份人就會被心中的小聲音給控制,以為現在不投資就沒機會,而這些聲音因為是由自己內心所產生,所以當下很難去控制。加上現在新聞、媒體、名嘴都不斷洗腦「錢放銀行利息錢都被吃掉」,所以許多人手上只要有閒錢,就急著想要找投資出口。錢只存銀行是真的利息會被物價上漲吃掉,不過跟要趕快投資是完完全全二回事,這兩者一定要分的清楚,不然當你產生急躁感想要把錢拿出來投資時,一不小心你就會把心理因素加在購買價格上,然後就忽略投資買貴的風險。
所以為什麼許多人在投資上會付出過高的價錢,或是買到貴的商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太急著想買了。今後要記得,急躁可會讓你付出過多的成本,是你的敵人。
資料來源:
富朋友 :http://blog.17rich.com/richontime-start-to-rich.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