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達人》孫正春 赤腳走天下 癌症也怕他 

2009/05/25
【元氣周報/記者馬鈺龍/報導】

孫正春赤腳行走,走出長滿厚繭的腳。(圖片提供/希望基金會)
「我不是英雄,只是個想活下去的平凡人。」62歲埔里鎮人「赤腳行者」孫正春,19年前診斷發現癌症,萬念俱灰中,走著走著,意外走出條人生大道。
發現腫瘤 以為人生完了

孫正春過去為林業試驗所員工,43歲時,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身體成天不舒服,經醫生診斷發現頷下腫瘤,要他下午馬上住院,準備開刀。「我當時很絕望,不敢和太太講,覺得人生就要這樣完了。」

全身皆病 光腳寫下遺書

孫正春當時右耳旁還有3顆淋巴腫瘤,總在睡覺時抽痛,全身冒冷汗。此外還有心律不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氣喘、頸神經壓迫、糖尿病、四肢劣澱粉沉積症、內外痔、便秘等病痛。

那時家裡除太太,還有兩個就讀小學的孩子,當天離開醫院,回到熟悉的山林,光著腳在田中走來走去,難過的寫下遺書。

12km山路 愈走人愈清醒


孫正春夫婦赤腳健走多年,走出健康,走出人生大道。(圖片提供/希望基金會)
之後一個星期,他天天恍神,上班不專心,常赤腳在田中來回走動,不知道為什麼有種愈走愈清醒的感覺。
「就突然蹦出個想法,乾脆走路上班算了。」孫正春隔天開始牽腳踏車赤腳入山,面對12.5公里的山路,起初才走50公尺就想放棄,後來堅持走完,每天花超過3個鐘頭上班。

瘦了9公斤 腫瘤竟然消失

3個月過去,體重從62公斤減輕9公斤,讓他擔憂是不是病發,加上被太太發現牽車上班,周遭鄰里也覺得他赤腳走路,像個瘋子,於是向家人吐實,硬著頭皮赴診。

沒想到這次檢查讓醫生驚訝,懷疑檢查有誤,因為各種病痛不藥而癒,腫瘤消失,心律不整的脈搏從100多下變60幾下,簡直脫胎換骨。

疾病變朋友 提醒他要運動

孫正春解釋可能因為走路活絡血管,長年都在山林,吸收芬多精、負離子及豐富氧氣,體質逐漸改變。

「我相信疾病還在我體內,沒有消失,只是在掌控中。」孫正春笑說現在將疾病看作「好朋友」,「這個好朋友每天叮嚀我要運動6小時,要正常作息、健康飲食,19年囉,他好久沒來看我了。」

孫正春6年前退休後,開始擔任森林志工,依舊赤腳走路,曾從埔里走到員林,走到墾丁,經霧社福壽山、梨山、思源埡口走到宜蘭福山植物園,未來他希望與太太一塊赤腳走遍全台319鄉鎮。

夜夜Walking挖金 個個健康富豪

「赤腳行者」孫正春邊敲大腿邊搖手客氣的說,「水沙連挖金隊」其實不是他發起的。

 

 

南投埔里小鎮有群民眾,5年前開始,每天晚上8點風雨無阻,會彼此吆喝來去「挖金」(Walking,英文走路諧音),不管人數多寡,都健走超過兩個小時。

2005年8月報名希望基金會「百萬聚樂步」健走活動,他們正式取名「水沙連挖金隊」,象徵健走可以挖到四種金,挖身體健康之金,挖精神自在之金,挖大自然奧祕之金與挖社區文化之金。

「可能是我的習慣影響鄰居,剛開始就很隨興,大家晚上吃飽後,差不多8點,就出來一塊散步。」

孫正春說剛開始太太陳梅香,一度患有尿毒,兩人固定赤腳健走,走出健康後,周遭鄰居不再報以奇特眼光,反而跟著一塊健走,

「其實沒有組織,30多人,有大人有小孩,晚上8點一到,大家想來就來,很輕鬆的行程,偶爾會有老師介紹景點,我也會帶大家認識植物。」

他燦爛笑說,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樣的撲滿,「水沙連挖金隊」每天堅持健走兩小時,逐漸挖出人生最大寶藏。

【2009/05/24 元氣周報
全文網址: 健走達人》孫正春 赤腳走天下 癌症也怕他 - 運動天地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95959#ixzz2j1OYGtHv
Power By udn.com

 

 

 

April 30, 2011 現代赤足大仙

《活力熟年》腳心貼地面 孫正春 赤足走出健康人生

【中國時報 文/陳紅旭】 

第一眼看到 60 歲的孫正春,就注意到他赤腳走路。 

隨口一問,因為「赤腳走路很舒服啊」,走在滾燙的柏油路上,他輕鬆自如。17年來,一年四季,孫正春都是赤腳走在埔里的街上,山上或水邊。 4 年前退休前 5 天,孫正春從埔里赤腳走路到台北,只為在退休當天,可以參加林業試驗所為五五專案一同退休的同仁辦的感謝活動。 

不止如此,孫正春還赤腳由埔里走到員林,從埔里走到墾丁,更從埔里經霧社福壽山、梨山、思源啞口走到宜蘭福山植物園,現在更每天風雨無阻,天天晚上與水沙連挖金隊隊員健走 2 小時,還是赤腳。可以說,他的後半輩子人生是「赤腳走路」走出來的第二人生。 

當然,孫正春不會沒來由的赤腳走路,他用赤腳走路,以赤腳走遍森林與病魔搏鬥,重新贏得健康。「我的每一天最重要的工作,都是由好好款待這致命性的朋友開始。」他說,每天都由敲腳板功,走路及飲食調節,開始每一天,經過十多年與病和平共處的經驗,孫正春天天都得認真過,一刻偷懶不得。

43 歲時,醫生一句「是頷下腫瘤,下午馬上來住院,準備開刀」,改變了他的人生。那一天離開醫院後,他茫然的在田中走來走去,不覺間丟了鞋、赤了腳走。也寫了遺書,但不知何去何從。

因為困擾孫正春的,不單是頷下腫瘤的問題。在發現腫瘤之前,右耳旁已長了 3 顆很硬的淋巴腫瘤,總是在半夜 12 點時抽痛,全身冒冷汗,痛到無法言語;不止於此,他還有心律不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氣喘、頸神經壓迫、糖尿病、四肢劣澱粉沉積症、內外痔、便秘、大腿一排淋巴結每遇香港腳發作,大腿淋巴結也跟著反應,一顆顆突起,痛苦難耐,更糟的是睡不著。

未發現頷下腫瘤時,身體狀況早已百出,他一直到處在看醫生,也都吃藥控制著,病多了也不算什麼。過日子中本來就分秒都在忍受疼痛,也不太覺得多一種病有多嚴重,但內心深處其實最怕的是癌症,而當醫生公布新病情,孫正春十分恐懼的癌症終於來了。

整整一星期,亂步走在田中的孫正春不斷在思考,很神的是,在滿腦渾沌之際竟有一絲念頭湧出,「怎麼覺得腦筋有點變清朗,身體有變輕鬆的感覺!」唯一能想到的是可能是赤腳走在田中的影響。那一刻起,「何不走路去上班」,念頭雖起,真正走起來可一點不輕鬆。身體疼痛,心緒如麻,老是煩著:「腫瘤不知蔓延到什麼程度」,真是度「步」如年,每步都有如千斤重,但孫正春還是一步步走,由埔里走到山上的辦公室,12 公里 ,不能走也硬拖著走,一段時間後,單趟走3小時,當然是赤腳。

孫正春愈「走」愈明白了,由「強烈的感覺舒服」開始,是身體告訴他要走路釋放了體內的壓力,他說自己所做的事都是順應「身體的內部生病的障礙,所反射出來的一種需求」,而透過舒服的感覺吶喊出身體本身的需要,事實上,包括赤腳走路,飲食的改變及自創的18種健身功法,都是因為四肢活動隨意碰撞,因為覺得舒服而開始做、然後成了習慣,而後變成養生抗病的法寶。 

持續走路 100 天過後,一切都不同了。 

  首先是去看告知腫瘤的醫生,醫生駡他為何當時不持續來看,他回答「實在生太多病了,搞不清楚狀況,」接著醫生檢查後,問:「孫正春是你嗎?」「是我!沒錯!」錯的可能是片子吧!頷下腫瘤找不到了,右耳後的3顆淋巴腫瘤也不見了。因心律不整心跳一直在一百多下的他,大概在走路 2 個月後的某一天,自己量,脈慢得自己也不敢相信,只有六十幾下。身體的感覺愈來愈輕鬆,再也不像以前,「只要一用力就昏倒」。 

  孫正春認為「隱藏在體內的疾病不是不見了,而是全在掌控中。」他將疾病視為「對身體是最要命的好朋友」,一點不敢大意,而他每天持續以正常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及足夠的運動量,讓「好朋友」也無法輕舉妄動。17年了,彼此相安無事。

孫正春說,他美好的一天都是在「好好款待這些致命的好朋友」之後,才開始森林研究及義工的工作,為了實際長年活動在「森呼吸」中,他自己在森林中架屋,這於他也是最好的養生工法。森林中豐富的芬多精、陰離子(又名空氣的維他命)及豐富的氧氣,的確都是預防未病最好的環境。

 

  當然,飲食的改變及自創對免疫系統很好的運動,都與走路對身體有相輔相乘的效果。

知道頷下有腫瘤後,孫正春全盤改變飲食習慣,每天奉行「動、綠、奶」原則,「動」為足夠的運動量,「綠」是無污染的綠色蔬菜,「奶」為優酪乳,每天以優酪乳澆綠色蔬菜吃,沒多久,長年困擾的內外痔問題不復存在,他感覺全身都通了,「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說得一點不錯。

不只是孫正春, 連孫 太太也是埔里鎮上有名的「義剪」義工,她總是定期到養老院及醫院義剪,幫忙老人剪頭髮;她一度也有尿毒的問題,隨著學孫正春從走路、飲食及運動中,從抗病的夢魘走出來。而為了孫正春、也為了自己,陳梅香還到日本學針灸和經絡按摩,以改善身體狀況;夫妻倆從「赤腳走路」,走出了健康快樂的退休人生。  

  退休後的孫正春,身分是社區服務及森林義工,也擔任生態保育推廣教育的義務解說員,他自覺是有義務推廣森林知識的人,願做為森林永遠的守護者。

孫正春是宜蘭礁溪人,宜蘭農校畢業後經普考分發到林試所六龜所屬的工作站,這是孫正春第一次接觸森林,由此開始 40 年,他都在台灣各地的森林中工作。即使退休,他的工作內容不變,只是義工不支薪而已。

其實對大自然森林的感動,來自一次的種樹苗造林經驗,當時種下去時心想,每顆樹苗都那麼小,這一片得多久才可以成林,結果六年後再回來看小苗成蔭成森林的樣貌,真的嚇了好大一跳,「真的好感動造林的力量」,因為有如此的成就感,而開始喜歡有如果可以住在森林裏多好的想法,所以一輩子跟森林結緣是結定了。

幾年前,孫正春終於落實住在森林裏的夢,他的森林居所名為「三無居」,無地址、無汙染及無心樹滿林,如此而已。

在自己的森林裏,孫正春自建了樹中屋,陳若曦為此樹屋題名為「楓窩」。取其名為架在楓樹林與無心樹林相生中的樹屋,僅 7 坪 大,「已經夠大了!」孫正春說真正想住的是在高大樹幹上的房子,現僅在樹林的落差處架出一處當屋身,遠遠望去,好似隱身在森林中的小屋,屋前正有小溪,孫正春的太太多半在此小溪中,用森林中的無患子當肥皂洗衣服。

在森林中另有一處涼亭,四面通風,「用隨處摘來的香楠樹葉泡的茶,喝的水是經森林淨化過的自然水,天天喝的優酪乳也是自製的,呼吸森林裏的空氣是甜的。」孫正春說現在總算可以隨心所欲,盡做自己喜歡的事,真是富有,他自認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擁有自己的森林,擁有自己的自由。

如果因開會到台北,總是急著回家,只有在森林裏最安適,「那種舒服的感覺很難說給人聽。」朋友知道他住在樹屋中,總不免問「那不會很無聊嗎?」「怎麼會呢,天天都忙得很開心,一點都不無聊!」孫正春才納悶別人的疑問呢!是的,在那沒有電視,電腦又沒連線的林中,他是森林的義工,森林的探索者,他可是沒有空無聊的。

「在森林中可以做的事太多了。」孫正春說工作的內容很多樣,隨處可見都是生態的現場,目前他的研究計畫是河流及老樹調查。

像他的一部分研究工作是這樣的,在森林中只要找到任何四顆樹圈起來的範圍,記錄它的生態演替,從記錄當天開始,原有哪些樹種,哪些小草,哪些小昆蟲游動著。一段時間後,有的樹枯了,厥類跑出來了,本來沒有的小苗,因為鳥不經意叨來種子而發芽了。

每  5 年的記錄,20 年後,對比前後,可以發現森林是活動的生態,各種動植物在其間來來去去的記錄,這即是動態森林的調查,由此小生態可以放在到大生態的演替歷程。如此記錄活動對孫正春而言「不僅好玩,又有意義」。或者研究森林水文,看水在森林裏的移動過程,都可以探索森林的奧妙,有趣且重要;甚至只是拔草,看似雜草其實都是不知名的藥草,可以由自然學習及自娛的實在太多了。

正因為生活得很自然,他希望由自身開始,配合大環境研究,至少也讓自己的社區變得更自然生態化一些,愈來愈自然愈好。對人生的看法,孫正春說如他的招牌歌及口頭禪一樣「歡喜就好」。像孫正春說自己就很少花錢,而提到錢,則「永遠剛剛好不夠用」,人常常以為會不夠,其實是夠的。

對孫正春而言,因為生病而曾經活得戰戰競競,漸漸變得輕輕鬆鬆,而現在可以精精采采的過每一天,他說都是與疾病和平相處而來的結果。是啊,當可以把敵人變朋友之後,那還有什麼可怕的!

資料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huigel/10947646

 

 

 

前往博客來書店

 

 

 

 

米達部落格導覽:歡迎來到米達想想小園地. 點此讓你逛得輕鬆喔. 希望對您有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